2.《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2.《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ID:36027757

大小:24.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9

2.《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_第1页
2.《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_第2页
2.《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_第3页
2.《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_第4页
2.《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2.《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河北省保定市清苑中学王玉凤【设计意图】这是一首乐府诗,要让学生了解乐府诗特点,并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审美情趣和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对古代诗歌已有一些基本了解,但鉴赏诗歌的基础还很薄弱,仍然应以理解内容及情感为基础。【设计思路】用我自己创作的一首诗激趣,在反复朗读中渲染氛围,把握诗歌的意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乐府诗(歌行体)的一般特点。(二)能力目标1.掌握更多的诵读技巧,在吟诵中达到口到,心到,情到;2.理解诗歌内容,领会、把握诗歌情感;3.体会用词和表现手

2、法的精妙;4.感受画面美,体会诗人浓艳斑驳的诗风;5.熟练背诵。(三)情感目标领会诗词中展现的精神境界,培养爱国情操,在美的熏陶中提高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领会、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分析比喻手法的运用,并借此体会作者浓艳斑驳的诗风;【教法】  1.朗读法52.合作探究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七岁名成扬京畿,弱马秋风鬼仙辞。少年心事当拿云,天妒英才山河泣。这是我写给李贺的一首诗,他七岁扬名,却因父亲名“晋肃”而犯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一生失意。他常骑一匹瘦马在郊野寻诗觅句,每有所得,就记下投入锦

3、囊之中,回家后日夜苦吟,终成佳作。日夜呕心沥血,又失意贫苦,他年仅27岁就去世了。今天让我们走近李贺,走近他的诗歌——《雁门太守行》。(二)活动设计【活动1】请大家试读这首诗,注意读音和停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活动2】朗读,请说说诗句大意。敌军似乌云压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战士的鲜血像胭脂一样融入塞上的泥土,在夜色中浓艳得如

4、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活动3】检查预习。填空,并说明依据。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前六句记叙了被围御敌、浴血奋战、援军夜袭三件事,描写了紧张、危急、残酷的战斗场面(用两三个词语概括),表现了将士们斗志昂扬的士气;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用燕昭王筑黄金台纳贤的典故表达了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决心:从而赞颂了将士们奋勇杀敌坚忍不拔视死如归的精神,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效力的心声。分析:一二句叙述大军压境,城池被重重包围,将士们严阵以待,可概括为5

5、被围御敌;三、四句叙述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可概括为浴血奋战;五、六句叙述援军偷偷逼近,在霜寒地冻的深夜袭击敌营,可概括为援军夜袭。敌人来势汹汹,敌众我寡,双方死伤惨重,战斗从白天一直持续到深夜,突出了战斗的紧张、危急、残酷。“甲光向日金鳞开”借写战士金色的铠甲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来表现将士们士气高昂。【活动4】逐句分析,感受诗歌浓丽斑驳的画面美。1.“黑云压城城欲摧”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你认为哪个字是这句诗的诗眼,为什么?说说这句诗给你呈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渲染了

6、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认为是“摧”字,言之成理也可)首句为描绘了一幅这样的图画:略2.“甲光向日金鳞开”中“金鳞”用了哪种修辞?守城将士的披坚执锐,严阵以待与大兵压境,来势汹汹形成了对比,请说说作用。“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将士们的精神面貌与当时的战斗形势形成了对比,表现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无所畏惧,坚不可摧的士气。3.“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有人认为“满”字用得好,你认为呢?请说说理由。同意

7、。“满”描写号角响彻天空,表现了战斗规模之大,渲染了战斗的紧张激烈。4.“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燕脂”比喻什么?有什么作用?从“角声……夜紫”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燕脂”比喻战士的鲜血,用浓丽鲜明的色彩突出战争的残酷,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我听到了响彻云霄的号角声,看到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感受到战斗的残酷和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悲壮。5.“半卷红旗临易水”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用荆轲易水送别的典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现5将士们无所畏惧,慷慨赴国难的悲壮。6.“霜重鼓寒声不起”中“声不起”用了夸张

8、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景?霜重地寒,鼓皮都凝结了,战鼓声也显得低沉,环境虽然恶劣,但战士们毫不气馁,英勇无畏,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活动5】找到描写色彩的词语,体会诗人浓丽斑驳,奇异诡谲的诗风。“黑云”“金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