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分类》1说课稿

《角的分类》1说课稿

ID:36024946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4-29

《角的分类》1说课稿_第1页
《角的分类》1说课稿_第2页
资源描述:

《《角的分类》1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角的分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分类》。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首先我对这节教材进行分析。本课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地抽象出图形的特征,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要求,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实际出发,通过互相学习,让学生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这几种常见的角,进一步加深角的认识,理解角与角之间的

2、关系,并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将角进行分类。2.过程与方法:经历角的分类过程,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数学中的分类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几种常见的角,并且引导学生按合理的标准将角进行分类。教学难点:认识周角。三、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注重学生对图形的感受和认知,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观察法,评价激励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求知的状态中展示个性。四、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

3、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通过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量角器以及量角的方法,让学生量出作业纸上角的度数,一方面复习了角的度量,进一步掌握测量角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我们是否能根据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呢?”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导入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角的分类》,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主题进行思考。 第二环节:运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体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跟我一起对折,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让学生观察自己折出的角是什么角?并且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个角的度数,从而得出90度的角是直角。接

4、着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直角。2.认识锐角。在教学锐角时,我首先演示直角是90°,然后将直角的一条边向内移动,提问:老师移动的角和直角比较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学生回答后我就小结出:那么象这样比90°小的角我们把它叫做锐角。也就是说锐角小于90°。最后我让学生练习画一个锐角。 3.认识钝角。教学钝角时,我还是通过演示直角是90°,然后将直2角的一条边向外移动,让学生观察移动后的角和直角比较起来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学生回答后,我就小结出: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我们把它叫做钝角。接着让学生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一个钝角。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后,我又通过活动角的演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

5、对它们的认识。 4.认识平角。在教学平角时,我接着演示:将这个角的一条边继续向外移动,使它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是不是一个角?它的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最后得出结论:象这样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平角。对于平角多少度?我主要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从而得出平角=180°。接着讲解平角的表示方法。最后让学生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一个平角。在教学平角和直角的关系时,我主要让学生对比比较,交流辩论,自主探究得出结论:1平角=2直角。 5.认识周角。首先我用活动角演示。把平角的一条边绕端点旋转,使它的两条边重合,告诉学生这样也是一个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对于周角多少度

6、,我用课件演示,得出周角=360°。让学生观察周角的画法,然后让学生操作手中学具(活动的角)来表示周角。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周角是怎样的角,概念在操作中产生,角的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争辩中升华,这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新境界。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对比比较,自主探究得出结论:1周角=2平角=4直角6.小结本课内容课件演示各种角,让学生说出角的名字。我小结:按照角度数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整理,这种方法真好,那么你们能不能把这几类角从小到大排列,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为了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增强师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及时

7、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进行活动讨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探索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方向,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对比,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获取新知。第三环节: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达到理解内化的效果。我设计如下三道练习题:第一题主要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力和推算能力。第二题练习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