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24306
大小:16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02
《超重失重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教学案例作者:赵兰兰背景2008年12月9日,我校举办了教学研讨会,每学科选派一位教师讲一课时的内容。物理学科由我主讲,第三节由我在高一、五班主讲,课题为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一、对教材的理解:超重和失重是在学习了牛顿三定律后引入的巩固应用的一节,教材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的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失重现象及完全失重现象,并指出了它们的产生条件。在现行教学大纲中属I级要求。模型来源于生活经验,要求运用所学物理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以教材还安排了阅读教材——失重和宇宙开发,小实验——观察失重现象。本节
2、内容是对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的综合运用。二、设计思路:本节课从学情出发,针对许多学生认为“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物体的重力”这种牢固的错误认识,首先进行了知识补偿,分析了弹簧秤的示数和物体重力的关系,在研究了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变速运动时弹簧秤和台秤的示数时而变大时而变小之后引出了超重和失重的概念。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分组计算升降机在各种运动中人对体重计压力的变化规律探究出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透过视频、创设情境和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
3、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2)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3)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掌握正确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以及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的方法。(2)使学生体验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过程。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了解一些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在实验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解决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教学难点:超重和失重中拉力和压力的计算。10高一物理
4、3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创设情境法,实验法,推理归纳法4教学流程(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视频:多媒体展示杨利伟太空失重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设问:1物体的重力是怎样产生的?2我们通常怎样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呢?实验:把钩码挂在弹簧秤下,保持静止状态,观察弹簧秤读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再次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什么情况下弹簧秤读数会发生改变。说明:台秤的原理和弹簧秤非常相似,它的读数反映的是物体对它的压力,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读数也会发生改变。视频:升降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体重计(台秤)示数的变化。板书: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
5、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1创设情景,加深认识:在升降机(电梯)中测人的体重,已知人的质量为40kg,升降机加速度的大小为2.5m/s2,根据下列五种情境,求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分别是多少?(g取10m/s2)情境一:升降机匀加速上升;情境二:升降机匀减速上升;情境三:升降机匀加速下降;情境四:升降机匀减速下降;情境五:升降机自由下落。2教师示范,规范解题:教师示范情境一的演算过程:3小组合作,总结规律:运动情况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压力大小超失重情
6、况加速上升500N超重减速上升300N失重10高一物理加速下降300N失重减速下降500N超重自由下落0N完全失重板书:完全失重:a=gF拉(F压)=G超重产生条件a向上F=m(g+a)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失重产生条件a向下F=m(g-a)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4运用所学,分析现象:1超重或失重现象中,重力大小改变了吗?2完全失重状态中,哪些物理现象会消失?举例说明。5探究实验,学以致用:演示教材中的做一做“观察失重现象”,并分析原因。(三)课堂小结超重:现象:F拉(F压)>G条件:a向上失重:现象:F拉(F压)7、,只是拉力和压力发生了改变。(四)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配餐作业;2思考:航天器中能不能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呢?如果不能,请用动力学的方法设计一种测量的方案。四总结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的状况,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正常发挥。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8、的情境下进行的,因为物理情境是学生掌握
7、,只是拉力和压力发生了改变。(四)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配餐作业;2思考:航天器中能不能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呢?如果不能,请用动力学的方法设计一种测量的方案。四总结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的状况,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正常发挥。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
8、的情境下进行的,因为物理情境是学生掌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