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qpzw访谈: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 崔恺

kqpzw访谈: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 崔恺

ID:36011258

大小:4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4-29

kqpzw访谈: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  崔恺_第1页
kqpzw访谈: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  崔恺_第2页
kqpzw访谈: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  崔恺_第3页
kqpzw访谈: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  崔恺_第4页
kqpzw访谈: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  崔恺_第5页
资源描述:

《kqpzw访谈: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 崔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崔愷/CUIKai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这个想法源自对建筑上的地方要素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所做的一种诠释,不是以派出国为主体的一种强势的文化,而是寻找大家的共同点……这恰恰成为一种特别的文化语境的要求,外交的语境和建筑文化的语境在这一点上还是有一种契合。”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外景(摄影:张广源)采访时间:2014年12月15日孙凌波:南非使馆项目是我国近年新建的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使馆项目之一,这个项目从设计到最后建成历时9年时间,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下这个项目从被委托到设计的历

2、程?崔愷:这个项目最初是通过竞赛,不是直接委托。那时候中国驻美国使馆和驻南非使馆是外交部的两个最大的新馆建设,驻美国使馆是委托贝聿铭先生做的设计,南非使馆的竞赛大概有三四家单位参加。但国外项目的竞赛有一个局限性,就是不太可能竞赛之前去现场考察,只能根据行政司提供的一些设计资料和建设要求做,后来评审时可能还是对我们的设计策略或理念比较认同才选定了我们,但也告诉我们通过现场考察、踏勘还会有比较大的修改。我第一次去现场是在2004年,到现场一看的确与地形图上的感觉不一样,原来的使馆是一个很小的别墅,周围是许多私人的花园洋房,使馆委托当地公司用了好几年的时间一家

3、家地收购,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馆建设用地。所以我们到现场时,原来的那些洋房和树木都在,大使领着我们一起转了多半天的时间,一个院儿一个院儿地看,还挺有感觉。地段上的树不少,又是非洲的树种,大使说能不能尽量多保留一点,我很同意,也同时提议这些老房子有的也可以保留,大使也很赞同。我感到和大使交流很重要,因为在馆舍建设中外交部很重视大使的意见,而以往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建筑风貌也肯定反映出大使们的外交文化态度,这也是让我们建筑师多少有些担心的。后来交流中知道大使的小孩恰巧也是学建筑的,这让我们感到有了更好的机缘,聊得就更放松,其实大使和馆里相关同志的想法很好、很务实

4、,也讲文化、讲外交礼仪,不少想法大家都一致,气氛非常好。我们当时抓紧时间在驻地着手做方案、画草图,给大使汇报,再根据馆方和当地咨询公司的意见修改,希望能在现场把总平面和功能布局定下来,以便回来后正式开展工作,这个过程还是很顺利,最后大使和大家说:你看咱们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和要求,建筑师一画就解决了,很清楚,很有效率!回来后,我们对形态方面的设计又花了不少时间推敲,总希望使这种比较官气的建筑类型能恰当地反映出外交文化的主题,为此对南非的土著文化和殖民文化做了不少的研究。后来,形态上的方案是通过司里送给大使看,大使也还比较认同。所以总的设计方案过程还是比较顺利

5、的。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外景(摄影:张广源)孙凌波:境外建筑实践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建筑师要在自己并不熟悉的文化语境中做设计。而使领馆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建筑类型,它既要体现出本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又要融入所在国的环境,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地域和文化特色。您在南非使领馆项目中是怎么兼顾考虑和处理这两方面的设计要素的需求的?崔愷:我对使馆项目比较感兴趣也是因为我觉得它在文化上的拿捏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在国内做可能相对单纯,而在国外,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媒介,不仅要表现出我们自己的文化自豪感,还要考虑让别人能欣赏和接受,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文化。这件事就变得比较有挑战性。

6、南非首都的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都非常好,建筑品质、施工质量也很不错。我们调研时去看了一下周围其他几个国家的使馆建筑。离现场不远是美国使馆,它的特点就是防卫性特别强,据说大部分建筑体量在地下,从外形也看不出什么文化。日本使馆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坡屋顶建筑,远看像个学校,比较低调,室内有些日本文化装饰。我们觉得中国使馆可以做得好一些,尤其在建筑的文化层面。我想第一是要符合所在地整体的城市环境的氛围,以低矮、舒展、坡顶的建筑为主;第二,应该尽量保留场地内的大树,树不仅是景观,也能够代表场地的记忆;第三,适当保留老房子,不仅在建设过程中能够作为使馆临时办公的场所,而且

7、后来保留下来的一栋英式小别墅也表现出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尊重。另外,我们在寻找建筑语言的线索时也注意到,虽然在比勒陀利亚并不多见非洲的土著建筑,但我在城里一些院子里也能看到有非洲人盖的草棚子,在精巧的木屋架上铺着很厚的茅草,夏天在棚子底下特别凉快,听说非洲人也常常在棚子里住。于是我们发现,中国的传统建筑、非洲土著的建筑和殖民地英式建筑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暴露木构,强调屋架的结构美,所以我们就在这个方向上努力,希望设计一个有特色的混凝土的框架体系,不是装饰性的,是能够控制空间和形态的一个基本的构成单元,让墙面和屋顶跟构架适当地区分开,使混凝土构架呈现出某种独立性,

8、这就是我们设计的一个基本逻辑。这个想法源自对建筑上的地方要素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