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案2

《短文两篇》教案2

ID:36009294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短文两篇》教案2_第1页
《短文两篇》教案2_第2页
《短文两篇》教案2_第3页
《短文两篇》教案2_第4页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教案章、节第五单元课时第1课时课型精读课文教学(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3)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重点难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复备一、导入新课: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二、文学常识1、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

2、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2、学生齐读2遍。(齐声朗读)教师复备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3、。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5、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教学过程四、问题探讨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4、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教师引导: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

5、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

6、名的。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4、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5、当堂背诵课文。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授课时间:年月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