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7.23 陈湛匀教授 生产力布局理论分析

2013.7.23 陈湛匀教授 生产力布局理论分析

ID:36000336

大小:3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29

2013.7.23 陈湛匀教授 生产力布局理论分析_第1页
2013.7.23 陈湛匀教授 生产力布局理论分析_第2页
2013.7.23 陈湛匀教授 生产力布局理论分析_第3页
2013.7.23 陈湛匀教授 生产力布局理论分析_第4页
2013.7.23 陈湛匀教授 生产力布局理论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7.23 陈湛匀教授 生产力布局理论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7.23陈湛匀教授生产力布局理论分析生产力布局,是指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生产力的总体布局。从理论上说,生产力布局,是指生产力要素资源在区域空间上的配置或组合。提出生产力布局问题,一是源于各类生产部门和企业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上的差异性;二是源于地域空间上各特定地区所具备的空间条件的差异。一般来说,生产力布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布局,也就是生产力的全国总体布局;中观布局,也就是产业部门布局和地区生产力布局;微观布局也就是城镇范围内企业内部的布局。在“一五”期间,中国划分两大经济地带:沿海和内地;列了1958年,划分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华中七大经济区

2、。在60年代,为了战备需要,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三大经济地带,后将原来华中、华南区合并为中南区,成为六大经济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又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和西部边远三大经济地带。每一个经济地带都存在着二元经济成分。东部沿海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但资源相对不足,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内陆地区生产力不发达,但资源占据优势。从建国50多年来生产力布局战略调整的实践过程中,中央政府每一次对生产力总体布局的重大调整,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也经受了“公平”与“效率”抉择的痛苦。国内外对优化生产力布局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一系列的理论观点。1909年韦伯工业区位论,1933年克里

3、斯泰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1964年,杜贝地区的差异以及各地区间的关系学科;1978年涅克拉索夫区域布局规划理论。19世纪30年代前,社会资源配置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主要代表性研究成果有索罗-斯旺模型2SolowRM.AContributiontotheTheoryofEconomicGrowth[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56,70(2):203-223.-SolowRM.TechnicalandtheAggregateProductionFunc-tion[J].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57,39(3

4、):327-345.-SwanTW.EconomicGrowthandCapitalAccumulation[J].EconomicRecord,1956,32:334-361、大推进论Rosenstein-RodanPN.ProblemsofIndustrializationofEasternandSouth-EasternEurope[J].EconomicJour-na,l1943,53(1):43-50、贫困恶性循环理论NurkesR.InternationalProblemsofEconomicDevelop-ment[J].AmericanEconomicR

5、eview,1952,5(1):64-73.-NurkseR.ProblemsofCapita-lFormationinUnderdeve-lopedCountries[M].London:OxfordUniveristyPress,1952、低水平均衡陷阱论NelsonRR.ATheoryoftheLowLevelEquilibriumTrap[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6,46(2):894-908.和临界最小努力论LeibensteinH.GeneralX-efficiencyTheoryandEconomicDevelopment

6、[M].London:OxfordUniveristyPress,1978:189-191第9页共9页2013.7.23等平衡发展理论。该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心——外围理论,主要有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Myrdal,1957)、赫希曼的“核心-边缘理论”(Hirschman,1958)等;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从国家角度提出“中心—边缘理论”,对赫希曼的“核心—边缘区理论”进行了补充(Friedman,1966);弗里德曼认为,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从一个地区扩散,在另一个地区集聚,就导致了经济发展中心及其外围

7、地区的形成。GeorgeJosephStigler在1994年1月1日出版的《ProductionandDistributionTheories(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有关理论)》中提到”一般均衡的问题简要勾勒出:‘一定的人口鉴于不同的需求和生产力水平,拥有一定的土地和其他来源的材料:这种雇佣劳动力的模式将会使他们的劳动力效用最大化‘”邓小平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做出重大贡献。邓小平认为,沿海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地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