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doc

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doc

ID:35983380

大小:11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2

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doc_第1页
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doc_第2页
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doc_第3页
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doc_第4页
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启贤   一、全球化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交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地球上六大洲为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它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贸易不断增加,使知识和技术迅速传播,有利于促进经济要素逐步实现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对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是,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各民族由于社会制度不

2、同,历史及传统不同,语言、道德、风俗乃至宗教信仰不同,如何平等友好地进行交往?如何睦邻友爱地相处?如何使各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等?就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我国学术界特别是伦理学界,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道德融合论。主张把全世界范围内各国优秀道德融合起来,来解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类面临的伦理道德等一系列问题。融合是肯定的。但是,世界各国优秀道德如何融合?并没有解决。  第二种观点是一国优秀道德全球化论。美国一些学者认为自己国家的价值观、道德观是最好的。

3、因此,经济全球化应该推行美国的价值观、道德观,使其全球化。中国某些学者也曾提出了“大中华文化全球化”的观点。这些观点都是不对的。不能把自己一国的价值观、道德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接受。  第三种观点是道德对话论。联合国1998年决定:2001年是世界各国文明对话年。道德是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文明对话年,实际上也是道德对话年。经济全球化的整个过程,都贯穿着道德对话的过程。“对话年”的提法是为了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并不是过了这一年就不对话。对话应该年年有,永不间断。在对话中,各国文明、各民族的道德彼此交流,求同存异,找到共识点。因此,道德对话论

4、是对的,问题是如何对话?共识点究竟在哪儿?谁也没讲清楚。  第四种观点是尊重·基础道德论,或称最起码的道德共识论。这种观点认为,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最重要的首先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道德,就谈不上交往。它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民族、人民都能接受的基本道德原则,同时,也是联结、调合各国、各民族和各国人民关系的最起码的道德原则。它是全球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道德价值共识,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在以上四种观点中,我是赞同第三种、第四种观点的。本文着重谈谈对第四种观点的看法。  二、尊重:人类的道德共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5、,人类需要道德,特别是需要尊重这个最基础的道德。  (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把道德看成是做人的根本,认为人有了道德,就可以成为“君子”之人,没有道德的人是无法与之相处和交往的。所以,“君子”之人总是念念不忘道德的,即“君子怀德”。(《论语·里仁》)在孟子看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道德。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婁章句下》)17世纪英国学者洛克也认为,唯有道德才能使一个人真正的达到善人和有成就的人。他说:“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所以,道德是

6、做人的基础,是文明的基础。道德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解决人自身危机和一切危机的精神基础。  (二)尊重是最基础的道德和道德的基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有高低之分的,但最基础的道德品质是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一个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的人,是有道德的人。相反,不尊重自己和不尊重别人的人,就无起码道德可言。《韩非子·诡使》篇中说:“厚重自尊,谓之长者。”对一个人来说,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尊重道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不尊重自己民族和国家、不尊重别的民族和国家的人,很难说他是有道德的人。  (三)尊重是人类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

7、逐渐积淀形成的基本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这种基本的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是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是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最基础的部分。比如,尊重,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便不要去给别人。又说:“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意思是: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孔子这些话都含有对别人十分尊重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在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通过的《走向全球伦理宣

8、言》中,以称赞的口吻肯定了孔子的这个思想。《宣言》说:“数千年以来,人类的许多宗教和伦理传统都具有并一直维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