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道德生活中的底线伦理

当代道德生活中的底线伦理

ID:33664692

大小:371.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8

当代道德生活中的底线伦理_第1页
当代道德生活中的底线伦理_第2页
当代道德生活中的底线伦理_第3页
当代道德生活中的底线伦理_第4页
当代道德生活中的底线伦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道德生活中的底线伦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底线伦理专题】当代道德生活中的底线伦理陈泽环[摘要]当代道德生活中底线伦理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学科基础。对于“底线伦理”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底线伦理确立社会制度的基本道德和个人行为的基本规范,成为解决重大道德问题的共同信念的伦理基础,又受到在根基和多元互动中的终极关怀的支撑和超越,有机地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结构。作为个人行为规范的底线伦理的保障,主要有待于“文化生态”的完善;至于作为社会制度道德的底线伦理的保障,则呈现出更复杂的状态:以合理界定国家和公民之间相

2、互性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核心,处理好和平、自由和正义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底线伦理道德结构文化生态政治正义(中图分类号]B8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10)01—0022—05在当代社会的伦理讨论中,“底线伦理”是一个的保障,合格的公民便是其目标;另一方面,底线伦比较令人关注的问题。世纪之交以来,不仅公众呼理使社会保持基本秩序和基本稳定。”_]上述引证吁底线伦理,而且学界的相关论著也日趋深入。这出于谭培文和肖祥的新著《从底线伦理到终极关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

3、文革”怀——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研究》。作为学术界相结束后迅即转向“市场经济”,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关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此书关于“何谓底线伦理”导致人们的忧虑和愤慨;第二,随着经济、政治、文的定义,以及对底线伦理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的理化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化,公民权利意识的普遍高解、对底线伦理的基本内容的阐发、x,j-守住底线伦涨和不断自觉;第三,开放性地参与全球化进程,应理重要性的强调等,都是富有启发性的。当然,此对多元文化和道德问题的紧迫性也日益突出。由书对“从底线伦理到终极关怀”问题的研究,是在此可见,在我国新世纪道

4、德生活和伦理学的发展“价值观的层次性”的理论框架内进行的,即在认定中,“底线伦理”确实具有重大的意义。笔者拟在原一种“终极关怀”的基础上,“从底线伦理的强化逐先探讨的基础上,从底线伦理与道德结构、底线伦渐转化到对终极价值的追寻,从而探寻一条现代化理与文化生态、底线伦理与政治正义三个方面,对价值危机的伦理救治方案”L1](。“当代道德生活中的底线伦理”问题,再发表一些进一步说,谭培文和肖祥的新著对“底线伦理”看法。问题的探讨,属于“从底线伦理到终极关怀”的“道一、底线伦理与道德结构德层次论”研究,面对当代“底线伦理”问题

5、突出的“底线伦理的价值目标就是个人行为的合规则前两种背景:“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导致人们的忧性和社会的基本稳定,因此,底线伦理可分为个人虑和愤慨”,“公民权利意识的普遍高涨和不断自行为层次的底线伦理和社会制度层次的底线伦理。觉”,他们作出了回应;但是对于“应对多元文化和一方面,底线伦理让一个人如何成为‘人’有了规范道德问题的紧迫性”的背景,却未做深入的探讨。*作者简介:陈泽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暨哲学学院教授(上海200234)。22量籀交J2010年第1期比较起来,十余年前就提出“底线伦理”问题的何怀终论证

6、”,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宏的研究,除了前两种背景之外,还考虑到“多元文和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各种宗教信仰等。当然,在化和道德问题”的“道德结构论”范式。本文的范围内,终极关怀主要指个人的人生信念,2004年,在借鉴了孙美堂和何怀宏相关研究其功能在于作为文化背景促进个人的“安身立命”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三维异质道德及对现实的超越反思,其论证形式为德性伦理学结构论”:“当代开放、平等、多元社会的道德结构应这样,“不同于在通常的‘道德层次论’中,‘底线伦当包括底线伦理、共同信念和终极关怀三个基本要理

7、’只是一个相对于‘价值理想’的低层次概念,在素。其中,得到普遍承认的底线伦理处于基础地此它成为一个完整道德结构中的独立要素。位,经过民主商谈而达成的共同信念处于中心地在一篇集中探讨“底线伦理”的论文中,不直接位,源远流长、开放常新的各种终极关怀则处于反对其下定义,而是在概括了一些学者的相关成果之思地位。正是它们之间的积极互动形成了当代社后,着重探讨“底线伦理与道德结构”,笔者这么做会的合理道德结构。”[2显然,这里对底线伦理在当主要基于:当前关于“底线伦理”问题的讨论,其重代道德生活中的地位和功能的理解,特别是关于底点

8、和难点并非在于明确相关定义,列出诸如“基本线伦理与终极关怀关系的理解,不同于孙美堂、谭的层次性”、“可普遍性”、“他律的强制性”、“规范的培元和肖祥的观点;而是比较接近于何怀宏的研义务性”、“逻辑的优先性”等特点,这些都是比较容究,尽管也不完全相同。易形成共识的;而困难在于说明,为什么人们会认在随后几年的研究中,笔者的理解又有所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