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71655
大小:150.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 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必须通过转换教师角色、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探索式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教学以提出数学问题为起点,经过观察、发现、实验、猜测、验证、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性活动,成功地解决问题,并应用于整理实践,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关键词:探索式、实效性、实验、转换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急于得到结果,常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
2、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和信息通道顺利地到达知识的彼岸,用牺牲学生的思维强度来获得所谓的教学效果。其实,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正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在“迷惑不解”到“豁然开朗”的整理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实现再创造。那么,如何把数学课堂变为数学探究性质活动的课堂,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平时的学习谈几点体会。一、教师观
3、念的转换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本人去探索,走科学家探索知识的道路,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才是学习数学比较好的方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儿童自己“发现”的东西才会被儿童积极同化,从而产生深刻地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变换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再是通过“教书”去传授知识,也不再是去教学生如何去做。故教师上课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
4、设计有效和创造性的活动,确保上课时能正确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去分析和交流,形成自己新的知识。二、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探索式教学中,不仅注意让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探索数学在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探索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甚至探索现有知识的错漏和不足,还要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增加学生独立思维的含量。例如学生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如用量角器论文整理测量、剪拼、折拼、沿长方形(正方形)对角线分三角形……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5、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他们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创新、建构数学知识,训练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的奇妙,体会成功的快乐。三、学生自主探索,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1、巧设猜想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结论先做出大胆猜想,然后加以验证。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用3、4、5三张数字卡片分别摆出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和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之后,提出数学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学生一开始就
6、寻找“个位特征”,但猜测很快被推翻,因为个位是0~9中任一数字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和不能被3整除,探索整理一时陷入困境,同学们愁眉紧锁……后来有学生大胆地另辟蹊径:找各位数字之和的特征,经过大胆的猜测和大量的验证,终于找到了答案,顿时,同学们喜笑颜开。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和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了自己的猜想,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学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既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又体味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张扬。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并懂得用数学地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猜测是指人们在对研究的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实验、比较、归纳
7、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知识、经验做出符合一定规律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猜测是一种飞跃性的思维,对于探究性学习来说猜测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猜想——验证”的方法已成为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实现再创造。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教师通过“设疑”,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的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
8、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之前,我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较量赛,由学生任意报一些数,看谁能最快地说出它们能否被是某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当学生才算出三、四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