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

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

ID:35971117

大小:153.8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_第1页
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_第2页
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_第3页
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摘要】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求异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是思维训练的核心,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题型的变换,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求异思维思维定势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

2、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因此,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为了排除学生这种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学生提问中“求异”学生提问中“求异”是多向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在命题角度和解法角度两个方面同时发散。在提问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就必须经常注意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恰当地、适时地加以运用。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提出不同

3、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例1某班学生男生有21人,女生有28人这两个条件,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提问: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多少人?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多少人?③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又可以这样提问: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②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③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④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⑤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⑥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几分之几(或多百分之几)?对于同

4、一道题,教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例2A、B两站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站同时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乙车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①两车何时相遇?200÷(40+60)﹦2(小时)②如果将“两车何时相遇?”改为“相遇前,两车何时相距20千米?”(200-20)÷(40+60)﹦1.8(小时)③如果将“相遇前,两车何时相距20千米?”改为“相遇后,两车何时相距20千米?”(200+20)÷(40+60)﹦2.2(小时)④如

5、果将题目条件改为“A、B两站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站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乙车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其中甲车先开1小时,问乙车出发后多长时间两车相遇?”(200-40×1)÷(40+60)﹦1.6(小时)⑤如果将题目条件改为“A、B两站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站同时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两车经过2小时相遇,问乙车的速度是多少?”200÷2-40﹦60(千米/小时)综合上述题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问的好形式。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一题多

6、问的训练,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在问题情境的激励下,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解题方法上“求异”命题角度的集中,解法角度的分散,是多项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在解题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就必须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例3红新村计划修一条长300米的水渠,前6天完成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首先老师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在学生没有学习工程问题时,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种上:第一种:(300-300×20%)÷(300×20%÷6)﹦24(天);

7、第二种:300÷(300×20%÷6)-6﹦24(天);第三种:300×(1-20%)÷(300×20%÷6)﹦24(天)针对这些解法,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三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全程300米”这一条件的共性。针对这一共性,老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学生的新思维:“假如把300米当作一条路(用1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解答?”这一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如下解法:第四种:6×〔(1-20%)÷20%〕﹦24(天)第五种:1÷(20%÷6)-6﹦24(天)第六种:6÷20%-6﹦24(天)综上六种解法,显然后三种解法(尤其是解法

8、六),列式简洁,想象丰富,充分可以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时,老师再启迪学生的新思维:“此题除了以上六种解法外,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吗?”这一提示,学生很快又发现如下解法:第七种:解设完成这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