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08512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求异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求异思维随着课改的今天,教育迎来的又一个新的春天,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那么究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只把学生当作解题的工具呢?这就要求以学生为主题,真正体现教学的人性关怀,达到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因为只有具备较好的思维素质,才能应变今天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对人才高标准的需求。 要求的是具有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只有简单思维模式的学生,那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达到量变到质变,从而培养出具有思想素质的学生。
2、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解决问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利用这些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呢,就是今天所要探讨的用求异思维来拓展扩充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跳出传统只为解题而解题的思维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教师只是重视学生是否给出正确的答案,而不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甚至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也就按照教师的模式按部就班的解答问题,有个别学生大胆创新,得出相同的结果,走了捷径,结果还挨了训。 这样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谈何容易
3、,那么现在教师应当让学生知道给出问题的关键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目标变更为怎样用最简介的手法去解决问题,有些问题也许我们用常规的方法去演算一个小时才能得出结果,也许我们多动下脑筋用最简洁的方法几分钟就解决了,并且我们经常又用这种常规的思维方式又去解决常规的问题,结果我们发现我们往往痛苦的奔波,而一无所获。 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敢走不寻常路,大刀阔斧地创新,力图在每个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终找到最简洁的解题方式,突破常规思维。例如在教学生三位数的加法时,书上总是要求我们从右到左相加,
4、结果我们应为往往因为忘记进位而最终得到错误的结果,而常常惹老师大发雷霆。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着从左到右相加呢,比如 156+759=?100+700=80050+50=100 9+6=15800+100+15=915 显然非常规的要容易得多,通常不会因为忘记进位而算错。同样,有很多的速算方法正等待老师和同学一起去探究,争取找到最不浪费时间的那一条捷径,那么我们就不会因为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来浪费时间,而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值得浪费的地方。 总之,应当尝试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问题,因为到达一
5、个目的地的路又多条,因此就的在杂草丛生中痛苦的去探索,找到那需要时间最短的捷径,最终到达目的地,又时候大路固然好走,又不需要你去痛苦地开拓,但等你沿着大路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你发现此时到达目的地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时间已经把你甩到了很远很远的后面,最终只能成为时间的殉葬品。 二、树立时间观念,利用求异思维不断挑战极限 通常的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的时候,总是一边哼着小曲,不紧不慢的解答问题,时间一长,题目是做出来了,可是太阳已经罗西山了,最后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做多少题目,这就是效率问题。因此教师要有意
6、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不断缩短时间,提高效率,时间短了,这就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简便的捷径迅速解答问题,因此就会养成学生又意识地在平时解答问题时,学会思考怎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并向极限靠近,方能显示你的进步。倘若今天你做三位数的乘法需要两分钟做一个,到一个星期后,你依然两分钟做一个,那么你的进步何在,只有把时间压缩到一分钟就能解决的话,说明你进步了,再到一个星期后,只能把时间以秒计算了,这样的过程虽然很痛苦,但只有痛苦,方能进步,思维也才越来越敏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学会归纳法中的
7、求异思维解答问题 学习数学,通常需要在很多数据中寻找他们内在的规律,从而寻求一条异于常规的解答方式来迅速求解,需要我们有善于分析,综合,猜测,论证,归纳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带领学生从平时的课堂做起,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去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中又这样的一道题目:13+23+33+43+53+63+73+......1003=? 假如也按常规思维来做的话,也是相当麻烦的,这时候可以带学生一起去寻早其中的规律,发现13+23=9,刚好等于(1+2)2=9,那么13+23+33=36,刚好(1+2+
8、3)2=36,由这样的规律可以转化为:(1+2+3+4+......100)2=?这样就比较容易算出答案,因此又很多规律,只需要要用题目中的一部分来找规律即可,因为假如有律的话,这种规律必定贯穿其中,正所谓“一叶知秋”的道理。 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当仅仅是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并体验成功的乐趣。真正的培养有素质,能创新,会思考,高素质的学生,完善学生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的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