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45908
大小:2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26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思维训练思维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活动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语言既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思考的工具,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思维过程中的语言运动是无声地进行着的而已。除此而外,二者之间则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且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这样说,除了表述者有心理障碍,或者其发声功能方面有生理障碍者外,一般人的语言表述与思维活动之间,原则上应呈现为一种同步发展的关系,即,语言表述(内容)水平低,其思维能力一般也差;思维水平不高,其语言表述水平也决不可能高到哪里去。反之亦然。因此,为了提高语言表述能力,首先要进行思维训练,并把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述结合起来
2、。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一、逆向思维训练(一)训练目的:培养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继承的能力,培养善于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二)训练模式:1、每人从成语辞典中自选一则成语,从一般人认为是正确的观点中发现谬误,从传统认为是错误的观点、现象中发现真理的成分,针对其观念已显得陈旧或传统理解原本就欠准确之处,进行逆向思考,鲜明地表现出对传统的辨析思考和批判继承,形成自己全新的结论。简而言之,就是反其原意而立论。2、逆向论证由传统释意、情节复述、逆向辨析、新意立论四个部分合成。3.请同学每人课后认真写稿,下次课轮流上台发表“反弹琵琶”式的演讲,并交稿。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三)
3、例文一:“狐假虎威”,何错之有?1、传统释意: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欺压人。2、情节复述:“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逆向辨析:a、狐狸是无意之中落到老虎掌中的,是避之不及而并不是有意攀附。b、狐狸的言行是在老虎要吃它的“淫威”之下被逼出来的迫不得已的唯一抉择,其目的是为了“自救脱身”。试问:除此而外,还能有别的“脱身”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之计吗?c、狐狸
4、虽然在老虎前头大摇大摆地走着,但其心中满怀惧怕老虎识破真相的忐忑不安之情,紧张之极,怎么可能有在百兽面前耀武扬威的得意心情?而且,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都未见过狐狸“假虎威”以欺压百兽的事实。d、因此,“狐假虎威”的传统解释是对狐狸智慧的一种曲解或误解。寓言中狐狸所显现的,是“急中生智”的应变能力,应当加以褒奖和肯定。e、即使狐狸在“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为了能在其他动物面前“称雄”而“假虎威”,这一行动也不宜全盘否定。荀子《劝学》篇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古人尚且明白,自身力量
5、不够,就得设法借助外界力量以取得成功的道理,以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而言,借助“外资”以加速中国的“四化”建设,不也是一种“假威”的明智之举吗?4、新意立论:“狐假虎威”,无论是在原寓言中的“本意”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引申”意,都应视作“智高一筹”之举。(四)例文二:“黔驴技穷”,错责在谁?1、传统释意: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再也没有什么能耐了。2、情节复述:“黔驴技穷”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
6、,觉无异能者。……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3、逆向辨析:a、驴子之黔,非其本意,是“好事者”把它强行弄去的。b、寓言中,驴子确实显得很无能,可是,驴子原本就既无与虎相斗的本领,也无与虎相斗的“野心”,试问,如果“好事者”不是让驴子去与老虎相斗,而是发挥其所长,让它去拉车、推磨……,驴子最后会落个“技穷”而被老虎吃掉的悲惨结局吗?c、驴子在寓言中实为一个悲剧角色,而一手导演了这场悲剧的,是“好事者”,而非驴子自己。驴子被迫去应付自己无法应付的局面而导致悲剧的结局,是值得同情的。文档实用标准文案d、“尺有
7、所短,寸有所长”,“黔驴技穷”的故事,在今天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那些能决定他人命运前途的掌权者,应当引以为戒。要重视人才,就应当把他们安放在最符合其个性特点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利用其专长,而不能如“好事者”那样胡乱为之,使其“丧失所长”。4、新意立论:“黔驴技穷”,应当谴责的是“好事者”,而不应当嘲笑深受其害的驴子没有本事。(五)例文三:“滥竽充数”,未尝不可。1、传统释意: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指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凑数,以取得个人利益,类似“浑水摸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