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群体思维的优化

第九篇 群体思维的优化

ID:35930156

大小:86.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4-25

第九篇 群体思维的优化_第1页
第九篇 群体思维的优化_第2页
第九篇 群体思维的优化_第3页
第九篇 群体思维的优化_第4页
第九篇 群体思维的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九篇 群体思维的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九篇群体思维的优化9.1从“天才的命运注定是悲剧”谈起“天才的命运注定是悲剧。”这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一句名言。“天降将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昕为。”这是中国的“亚圣”孟子的类似的一句名言。从上一篇“天才思维的怪异”可知,天才人物之所以遭遇比常人更多的苦难经历与悲剧命运,实有其必然性。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天才思维往往是创新思维、典范思维、灵感思维与怪异思维、病态思维的奇特混合,天才人物的人生体验往往是超越的,其社会思想观念往往是超常的,其言行方式和情感方式往往是超俗的。因其超越、超常、超

2、俗、怪异乃至病态,天才人物与天才思维往往与传统习惯势力、社会意识形态、世俗群体思维相对立。他们独立特行、惊世骇俗而被视为离经叛道。于是,尖锐地处于旧的社会习俗、群体思维对立面的天才人物与天才思维,必然要遭到现实社会的强烈反弹。强大的习惯势力、守常的群体思维总是要残酷地同化天才、压制异类,让他们成为“社会化”“世俗化”的普通人。如果天才人物不服,甚至奋起反抗,其被孤立、封锁、弹压的悲剧命运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以天文学上“地心说”与“日心说”的斗争为例。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普遍信奉“上帝创世说”和“地球中心说”,生活常识也似乎告诉人们地球静止

3、不动,太阳、月亮、星星每天围绕地球东升西沉。哥白尼的“日心说”与人们肉眼见到的天象相悖,它一提出来,自然要被人们视为“怪想”,被教会判为“邪说”。于是就出现了一幕幕人间悲剧:作为近代科学革命起点的哥白尼的著作被长期查禁,宣传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被押上宗教审判台,而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的布鲁诺则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被活活烧死。翻开人类的思想史,我们看到哥白尼学说的命运遭遇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许多具有革命性、突破性的天才思维成果一开始往往被扣上“异端”的帽子而遭查禁。受到社会习惯支持的“常识”、“常规”往往以一种很强的无形力量摧残“智力叛逆”

4、,压倒创新意识,把人们的思维死死地限制在旧的模式中。有首诗这样写道:不幸,人都有忌恨“怪”的恶癖,“习惯”是把严格的尺子,长了,使你获罪于自己的同类,短了,使你遭诽于自己的兄弟。“常规”是条永恒的轨道,越出就意味着孤立,芸芸众生归结为机械一致,不然,就是万恶的“怪异”。“习惯”把理想冷凝,“常规”使创造窒息,连“理解”都不肯舍施,难道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吝啬?旧的社会势力与群体思维对天才的“叛逆”除用硬的强力镇压的一手外,还用软的心理同化的一手。国外的一些心理实验证实,大脑中被称为“测错仪”的压制天才思维的区域是存在的,这是科学事实。它

5、是一种内部“预防机制”,不让我们的思想行为偏离常规。每当我们想出一个新招儿时,就进入了“这不允许”的制约状态,使我们觉得这种新想法没多大意思,从而对它失去兴趣。但如果这亇心理机制出了毛病,那么各种聪明的念头与天才的理论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而天才都是一些偏离了常规的人,他们的“测错仪”17往往受到损伤。比如普希金和菜蒙托夫就是精神分裂病患者,尼采和弗鲁别利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是在精神病院度过的。有不少专家认为,正是强大的“社会化”“世俗化”造成的大脑中的这亇压制天才思维区域使多数人只能成为墨守成规的普通人。话又要说回来,“社会化”“世

6、俗化”机制也不能一概否定,它里面包含了前人经验的合理部分,而有些天才人物损害他人、损害社会的怪异言行,同样不能一概肯定、一律纵容。例如,法国的德·萨德侯爵是—亇犯有罪行的“性变态”“施虐狂”者,萨德一生中大约有40年的时间都是在监狱和疯人院里度过。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萨德极想了解他苦难终结的日子。于是,在他出现的幻觉中,他相信他所收到的信上,那些句行的数目,还有某一个词或词的某一部分反复出现的次数,是对他刑期的暗示。这使他对数字表现出病态的着迷。监狱和疯人院的生活是空虚、单调的,于是他不得不压制着。这结果是在加重了他原来的精神病态的

7、同时,部分地也在文学创作上得到了升华,使欲望获得幻想的满足。萨德就在这多年的囚禁中写出了《所多玛120天》、《美德的厄运》、《激情的罪恶》、《朱斯蒂娜或美德的不幸》、《朱莉埃特》等大量写性的小说和剧本。多年来,德·萨德侯爵这些表现变态性欲望和性行为的作品都被认为是体现了绝对的邪恶,因而遭到禁止。随着西方社会习俗的逐步改变,最先是法国大诗人纪尧姆·阿波里耐在20世纪初称萨德是“最自由的精灵”,帮助他确立了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随后,对萨德的作品有一些争议,直到1991年,一向以出版经典著作而闻名的法国“七星诗社”将萨德的全集作为“七星丛

8、书”出版,他才被公认是一位经典作家,认为他的作品包含着新的道德观念、文学观念、小说理论,具有文化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等方面的意义。于是,德·萨德也就从一位“被诅咒的作家”变为标志着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的“稀有的天才”。即便如此,萨德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