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789767
大小:1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8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戏授课内容社戏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学习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人物描写对烘托主题的作用。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重、难点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人物描写对烘托主题的作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堂环节设置预习检测或展示1、作者简介及作家作品。2、字词的读音及意思。方式全班交流教学内容(导学交流展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4一、导入在江南戏台这种建筑司空见惯,但唯有
2、这座戏台与众不同,它因中国一代文豪鲁迅的一部作品《社戏》而闻名。这座戏台上到底上演了一出怎样的社戏呢?鲁迅又生发了怎样的感时情怀呢?二、自读课文,思考: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2从故事情节来看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3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三、精读课文(一)请同学朗读第一部分,思考1、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2、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二)、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1、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
3、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2、“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3、易忽略的精彩处: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4、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往赵庄看戏。作者抓住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听同学朗读,同学们作思考。(10—13)5、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请将动词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本文的线索是到赵
4、庄看戏。(1)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3l一40段)详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略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六一公公送豆。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4课堂环节设置教学内容(导学交流展示)6、阅读第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7、从上述几种感觉描写里,推测“我”月下坐船去看社戏时怎样的心理?比喻。把“淡
5、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修辞方法,融情入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神。8、阅读14~21段。讨论:(1)、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2)孩子们爱不爱看?从哪里表现出来?(3)这一部分写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4)讨论:这几段写偷豆要表现什么?(5)“归船偷豆”①双喜在全文中共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②阿发在偷豆中表现出了哪些性
6、格特点③讨论:途中偷罗汉豆吃,这件事能不能删掉,为什么?(三)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看戏后的余波),思考:①如何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一局?②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四、人物形象分析(一)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个好孩子还是坏孩子?(二)六一公公五、全文小结:本文通过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在农村看社戏的事件,抒发了“我”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我”对热忱、友好
7、、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1)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3l一40段)详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略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六一公公送豆。知识达成练习写一个片段,回忆童年时的一段往事。要求刻画出其中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或传达出一种情趣板书设计社戏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1—3)略看社戏的波折(4—9)去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4—30)详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0—13)赵庄看社戏(14—21)深夜归航(22—30)看社
8、戏后的余波(31—40)略作业布置A级B级C级4教学反思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