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ID:35763920

大小:32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4-17

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在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2.措施农业方面(改革重点)①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工业方面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给企业部分权利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3.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

2、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2.内容(1)在企业管理方面: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②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3.结果(1)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2)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1)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2)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2.

3、内容(1)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3)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3.存在的问题(1)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苏联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4.结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后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轻巧识记]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易错提醒]1.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

4、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2.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效果不大。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仅仅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是在“斯大林模式”框架下的“小修小补”,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非是局部调整,他是

5、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4.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加速了苏联解体。1.赫鲁晓夫改革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仍没有放弃传统的做法,最后归于失败。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

6、比较[材料一] (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教你读史]抓住关键信息“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美国”进行分析。[提示] 错误:

7、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说明: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

8、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教你读史]抓住关键信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进行总结归纳。[提示] 趋势:苏联经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