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ID:34231787

大小:39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04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_第1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_第2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_第3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_第4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习目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重点: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2.难点:探究三人改革的特点及苏联解体的原因。教材整理1 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①农业集体化使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造成粮食产量低。②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赫鲁晓夫领导地位巩固之后,试图改革。2.措施农业方面(改革重点)①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

2、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工业方面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给企业部分权利;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易错提醒] 赫鲁晓夫改革≠废除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来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教材整理2 勃列日涅夫改革

3、1.背景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2.内容(1)在企业管理方面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②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3.结果(1)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2)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易错提醒] 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

4、的距离。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成效不大。教材整理3 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1)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2)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2.内容(1)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3)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3.存在的问题(1)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

5、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4.结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后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00“学思之窗”,思考:对比新经济政策,理解邓小平为什么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提示】 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改变国家垄断贸易。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模式僵化。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由于没有科学理论和配套措施而失败。2.勃列日涅夫改革因没有突破原有体制、个人专断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而失败。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

6、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探究点一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比较史料解读史料一 (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抓住史料中关键信息:“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美国”。史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

7、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抓住史料中的关键时间和年均增长率,通过对比数字的变化,来分析工业发展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