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第2单元6西湖(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 西 湖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犹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华”。理解生字组成的“镶嵌”“犹如”“心旷神怡”“宛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中的两个词语说话。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指导朗读和背诵,增加学
2、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导入环节,用情境创设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2.在精读感悟环节,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3.借助拓展运用、读写积累环节,让学生背诵喜欢的段落,描写校园或家乡的一处景色,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 【教师准备】 1.搜集
3、西湖美景图和关于西湖的诗文。 2.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搜集到的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2.利用早读时间流利、有感情地自主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内容。 3.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优美的语句。 2课时第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华”。 2.理解生字组成的“镶嵌”“犹如”“心旷神怡”“宛如”等词语。 【重点】 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方法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听过这两句诗吗? 学生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知道说的是哪儿吗? 学
4、生:杭州的西湖。 师:对,就是杭州西湖。 (师板书课题:西湖。生看老师写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览西湖美景。 (师: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设计1: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2:我们班有谁去过西湖?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谈话直接引入课题。提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让学生带着最初的疑问或带着最初的感受,走进文本、把握文本,进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方法二 交流古诗积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预
5、习过课文,你积累了那些描写西湖的古诗?我们来赛一赛。 (配乐,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古诗,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几首古诗,全班齐读,感受古诗的韵味、西湖的美景)PPT出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读了这些古诗和我们的课文,你有什么感觉? 生:西湖太美了! 生:我真想现在就去西湖游览,去看看西湖是不是真的那么美。 师:
6、是啊,西湖的确是太美了,所以作者说——(逐一出示、齐读以下句子,感受西湖的美)PPT出示: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师:在作者眼里,她——PPT出示: 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师:所以,作者由衷地感叹到——PPT出示: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师:今天,就让我们借助文字,一起到美丽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 [设计意图] 借用课前预习时同学们搜集的描写西湖的几首古诗,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感受西湖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师:这些生字词你认识吗?出示词语。PPT出示: 素 镶嵌
7、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淡 荡漾 轻柔 围绕 心旷神怡 般 犹如 格外 漂浮 连绵起伏 令 掩映 华灯 掠过 夜幕初垂 生: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随时指导读音,特别强调:素、葱、层是平舌音;初、垂是翘舌音) 师: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你认识吗?PPT出示: 华 (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师:现在老师把生字上的拼音去掉,你能读正确吗?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 生交流自己不明白的词语,师生共同理解,重点强调: 理解“镶嵌”。以词带读,理解第1
8、自然段,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