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当山古建筑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艺术的美学思考

ID:35733725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15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艺术的美学思考_第1页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艺术的美学思考_第2页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艺术的美学思考_第3页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艺术的美学思考_第4页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艺术的美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艺术的美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武当山古建筑艺术的美学思考关于武当山古建筑艺术的美学思考  【摘要】建筑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兼具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艺术门类,对于建筑艺术的思考,离不开其背后丰厚的文化土壤。而理解和阐释建筑的美学神韵,无疑也应当从文化的层面入手,才能从精神的本源中挖掘建筑内在的生命力与发展的原动力。  【关键词】武当山;古建筑群;美学;传统;现代转型  武当山古代建筑始于何时,已无法确考。就一般情形而言,先秦两汉时期,便有修道者隐居山中,栖息于石室岩洞;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山宗教建筑开始增加;历经隋唐五代和宋元,武当道教不断发展,宫观

2、规模也日益扩大。经过道士们的长期经营和皇帝官员的支持,到元代后期,全山共有“九宫八观”等60余处道教建筑。可惜经元末兵火之劫,大部分宫观或毁于兵火,或因年久失修而塌陷,仅剩铜殿、神殿及遗址。  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在建筑艺术和美学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1994年,武当道教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亲临现场考察验收的联合国专家在写给科教文组织的报告中由衷赞叹:“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元、明、清三代世

3、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1]道教的宫观建筑是从中国古代传统的宫殿、神庙、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是道教徒祭神礼拜的场所,也是他们隐居修炼之处所。道教宫观除了在布局、体量、结构上十分鲜明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思想、格局和方法外,同时也注入了儒家与道家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是六朝以前就有的名字,语出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古代把阴阳会合、天地冲合的元气称作“太和”。古人认为:“一者,道之子,神明之母

4、,太和之宗,天地之祖……天地生于太和,太和生于虚冥。”(汉?严遵《道德指归》)。道家把“太和”看成是“道”的演化、“道”的表现形式。  道家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在总体规划上体现出道家尊崇自然的思想,重视“天之自成”,要求人们“以辅万物之自然”。明成祖对营建武当的工程设计人员再三强调要“相其广狭”,“定期规制”,“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其墙务在随地势,高则不论丈尺”[2]。这就确定了不能以人工破坏自然的建筑原则。因

5、此,明代在兴建武当山道教宫、观、庵、庙和道路、桥梁时,非常注意人工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其设计布局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涧的奇峭幽邃,使建筑物与周围的地形、树林、岩石、溪流有机融为一体,相互辉映,取得了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效果。而在整体的规划布局外,单殿的设计也遵循了道法自然的思想。紫霄宫作为武当山现存最完善的宫殿之一,风水术所要求的主山、案山、朝山、青龙、白虎、明堂、水口、气口等等,一应俱全。”[3]  二、中和对称的均衡美  除了道家思想外,儒家意识形态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面貌和

6、历史发展,鲜明表现在中国古代的坛庙、都城、宫殿、陵寝等建筑文化现象中,中国古代建筑史可以说是一部用土木写成的“政治伦理学”,不仅仅是抽象的伦理道德符号的演绎,而是通过建筑物的对称、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以及数字、色彩等具象化的象征手法演奏出的“礼乐和鸣”。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的兴建几乎与明代故宫同时起步,故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的说法。整个建筑群分布在以金顶为中心的七十余座山峰之间,由跨越山脉的轴线联结,在视觉上彼此联系,互相照应,使建筑群呈现一种宽松而又精确的秩序,使人常常感到它的阔大气象和宏伟规模。若从蒿口沿西神道

7、登山,沿途多行山脊之上,处处可见金顶。南岩宫建筑刻意面向金顶,“龙头香”正朝金顶,大殿轴线正对金顶,宫北之太常观正殿、山门也都正对金顶。金殿虽然正面朝东,但从其侧面轴线往南看却与太和宫南北轴线密切吻合,在太和宫庭院内仰视朝圣殿、南天门、金殿,都准确地位于轴线上。从金顶往西北看,金殿侧面轴线通过南岩飞升台,正对五龙宫碑亭。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一气呵成,形成了以金殿为中心的,以9宫8观为主体,以70公里神道为轴线的160万平方米的皇家道场。  就具体建筑物的营造来说,由下而上,分别是台基、屋身和屋顶,即古人所说的“下分”、“中

8、分”和“上分”。下分即“台基”,由于它所具有的技术功能和审美功能,很早就被作为建筑上的重要等级标志。中分指的是屋身,从外观来看,表现为对单体建筑的平面体量的限定,即三维尺度:面阔、进深和标高,也就是古代的“间”、“架”。建筑的等级制度对厅堂和门屋的间架控制得非常严格,以紫霄宫为例,“该宫共有三进院落、九层崇台,中轴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