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718214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14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课堂问答艺术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课堂问答艺术初探----温州实验中学杨聪老师《云南的歌会》观摩有感新课标重新界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即“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外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内因;主导者必须想方设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促成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的能力。但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不容易。实践中,笔者常常发现自己是一个“话痨”,废话很多,而且常常忍不住“抢”学生话头,仔细推究,原因在于:学生还没有形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教
2、学任务繁重、个人教学水平有限,所以课堂上不免于“急功近利”,“牛不喝水强按头”。所以心底一直对那种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心灵对话的课堂深巷网址。非常有幸聆听了温州实验中学杨聪老师《云南的歌会》一课,深感如同眼前推开了一扇窗户,对于课堂教师设问、回答似乎感受到一缕希望的阳光,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问答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务实与务虚的关系随着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长期以来,公开课形成一种“花里胡哨”的现状:动辄数十张投影片;开头必引入一堆未必需要的图片导入,范读必响起未必合适的背景音乐,
3、中间再插入一段无甚关联的影片,后面延伸大段意义不大的课外知识、,还有滑稽可笑的flash;一节课上下来,学生的确享受了一场视、听的盛宴,然而动手甚少,书上空空,脑中茫茫。杨老师的这节课,也使用了多媒体技术,第一张:“意思”(背景是一扇打开的窗户,窗外蓝天白云)第二张:“杨兄,《云南的歌会》第四段过多的自然描写冲淡了‘歌会’的主题,很没意思,你觉得呢?”(背景是QQ网聊)第三张:“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特殊的环境作为土壤,这些山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沈从文”第四张:“天人合一”第五张:“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
4、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 ――沈从文”第六张:“这是 的生命。”第七张:“这( )是 的生命。(却/竟/真/就/才……)” 最后五张:“不少写平民的散文,玩味的往往是他们生活的卑微,却意识不到这个汪洋大海般的世界对生活的意义,感觉不到它的尊严。沈从文是个例外。他始终以“乡下人”的视角,从乡村的民风民情中发掘人性中优美、自然、鲜活的生命形态,以唤醒那些在尘世风烟中渐次迷失的灵魂。邵燕祥说:“从文的作品可以不舍昼夜地流下去,润泽当代的直到后代的无数焦渴的
5、灵魂。”在今天这个物质喧嚣忙忙碌碌的现实世界里,我们周围跋涉着太多疲于奔命而日益沧桑的灵魂,包括我自己。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自然鲜活的基因。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让清风明月走进心灵,让劳心苦形的生命重新吐露嫩绿的枝芽。我期待着大家每天都有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的生命鲜活滋润地笔立于天地之间!”首先,从数量上说,十二张并不算多。其次,杨老师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仔细研读了《云南的歌会》,确立了以“发现意思——没意思——作家的意思”的整体设
6、计,在“发现意思——没意思——作家的意思”的表层线性的推进中潜伏着由“生活”到“生命”的暗线,从而达到“明”“暗”结合。用他自己的话说:“妙处有二:①“意思”这个“教学切口”来源于文本,既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又能自然引领学生去细读文本,品味语言,从而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作家情怀,达到“文”“言”结合之妙境;②从宏观上看,整个教学流程能使学生的思维认知始终处于“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动态平衡之中,其间充满变化与生机,从而让整个课堂呈现出起伏变幻的曲线之美,从建构主义认识论和现场效果看,这确是一个完整而有效的阅读过程。”(引自
7、杨聪《烂柯归来话“歌会”》)有了这样对文本的精心的解构,课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才不仅止于展示,而是呈现出一种密度、厚度,让人不禁有如刘鹗写《老残游记》中听白妞说书之感:“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简单的提示,赋予课堂灵动的空间;睿智的引文,提升课堂文学品位。这是杨老师务实之处。精心设计,细节中处处见功力。这是杨老师务虚之处。例如,第一张投影片“意思”,背景是一扇打开的窗户,窗外蓝天白云。看
8、似无意识,其实蕴含深意:“细节和字句,就像文章的两扇窗户,只要轻轻推开,你就会发现文章天光云影一丝无泻!”(杨老师原话)例如,第22分钟展示以“QQ网聊”为背景的第二张投影片导入对环境描写的研读,在视觉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令人耳目一新。又例如,利用课间休息时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