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思维

唐诗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思维

ID:35717174

大小:23.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4

唐诗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思维_第1页
唐诗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思维_第2页
唐诗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思维_第3页
唐诗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思维_第4页
唐诗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诗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诗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思维康震穩要唐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在于意境的创造。唐诗意境的三个主要审美特征是:象外之象,味外之旨I超越有限,追求无限

2、意象槙糊,意埦完整。中国传统思维的独特品格决定了唐诗=独特的审美意境,也决定着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形成9中国传统哲学中“知、情、意”的统一促使中国传统思维体现认识与情感的融合,从而,情感成为中国传统思维制约唐诗审美特征的中介因素。关键词意境审美特征主体意象性思维中国传统思维1直觉思维知情合一情感中介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追求艺术的意境和韵味,是中国古代诗歌一个独特而优良的传统,它渗透在古代文学家

3、的审美意识与艺术实践当中。因此,意境作为中国诗歌艺术(尤其是唐代诗歌)一个最具代表特征的艺术范畴,它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自身的特点似乎都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思维的特质,•也因此,对于唐代诗歌审美特征的阐释,似乎不仅仅从艺术技巧上,更应当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质中求得本源的解答。(一)唐代诗歌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就在于意境的创造。唐诗意境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超越有限,追求无限;意象模糊,意境完整。象外之象,第一个象是指诗歌中最易于感受到的切实的形象体,即诗酜中所直接描写的形象。第二个象,则是借助烘托,暗示,借助于读者的联想呈现出

4、来的意象。因此,这一“意象”常常是不确定的,多层次的i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寒山”、“秋水”、“暮蝉”、“落日”、“孤烟%诗人通过这些富于时间季节特征的景物描绘,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画卷。全诗所表达的首先是第一个实实在在甚至可以得而居之的“象”,同时更有一个隐匿于此象之外的“意象”——诗歌的意境。《辋川闲居》诗的意境可分为多种层次:或以为宁静闲远,或以为孤寂苍茫,或意趣天成,或寥落悲凉……,这种由于层次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5、所造成的味外之味正是唐诗意境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诗人是如何达到味外之味、景外之境的艺术效果的呢?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文学形象的塑造应包括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作品的接受过程,在后一个过程中,读者不仅是实现作品功能潜力的主体,也是推动新的文学创作的动力。因此,象外之“象”既是作者以生活为对象的创造物,又是读者以作品为审美对象的创造物。第一个象已是作者之创造,第二个象的获得就更需要经过作者尤其是读者的再创造——运用美感联想挖掘作者潜埋在诗中的美感因素,这正是形成象外之象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手段。诚然,这还不是全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

6、朱颜!”(李白《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书叔云》)在这里,诗人完全摆脱了具体时空对情思的束缚,主观自我的感受代替了真实客观的感觉,诗情驰骋在对人世无限的感喟和对人生追求的无限当中。1717长风、大漠、江河、苍松等事物已不再是作者的“现实”的自然的感受了,它们的形象已在想象的熔炉中被溶冶,重新塑造,是特殊心境生发出来的特殊情感所唤出的附合这种情感的记忆形象。总之,为了让客观事物为我抒情所用,尽可以任意想象,而这种想象是经过深刻,细腻了解和不断

7、深思后更深刻更敏锐也更成熟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黄云万里风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在创造性想象的艺术形象中,充满了速度、强度、起伏、节奏,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悦耳悦目,更是悦神悦志。而这,即是象外之象,即是意境的独特魅力。唐诗意境的第二个审美特征便是超越有限,追求无限。这一审美特征更侧重于表现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历史意识、时空意识。如果说象外之象、景外之境更多地展示了人同自然的合谐美感的话,那么诗歌中的历史——时间意识则更富于对历史、社会、生命的思考。这种历史——时间

8、意识是“贯古今通天人的世界观,它把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铸为一体,使历史观、认识论、伦理学和辩证法相合一,成为一种历史加情感的理性。”(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P305页)正是由于这些内涵在诗歌中的充分表达,使得唐诗获得了某种渴望越超有限存在方式,而去追求永恒不朽的内在魄力,使人领悟真理,这种魄力和领悟似乎已接近于一种审美愉快(悦志悦神)。“雄图竞中天,遗叹寄阿衡!”(《乐生》)“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郭隗》)这不仅仅是初唐时代伟大开拓者的孤独感和时光催迫感,更是作为个体的人历史意识的觉醒。唐代,地主知识分子作为个体和封建社会群体更为整一的

9、时代,使得陈子昂们更加关注国家和历史的命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慷慨悲歌,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