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典型错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典型错例汇编一年级下册一、错例目录二、原始错例附1:原始错例大样本调查汇总表附2: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知识结构分布表一、错例目录2.20以内的退位减法2.1看图写算式…………………………………………………………(贾春波)13.图形的拼组3.1图形的拼组…………………………………………………………(贾春波)24.100以内数的认识4.1数位、写数…………………………………………………………(胡柳莺)34.2数位、写数…………………………………………………………(赵小艺)44.3数位、写数……………………………………………………
2、……(全周芳)54.4数位、双数…………………………………………………………(胡胜峰)65.认识人民币5.1认识人民币……………………………………………………………(全周芳)85.2认识人民币……………………………………………………………(胡华斐)95.3简单的计算……………………………………………………………(全周芳)10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6.1整十数加一位数………………………………………………………(胡华斐)146.2整十数减一位数………………………………………………………(胡华斐)156.3问题解决………………………
3、……………………………………(贾春波)166.4问题解决……………………………………………………………(贾春波)197.认识时间7.1看钟面写时间…………………………………………………………(赵小艺)218.找规律8.1找规律1……………………………………………………………(赵小艺)239.总复习9.1认识时间……………………………………………………………(全周芳)259.2认识时间……………………………………………………………(贾春波)26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55错误率58.57%采集者贾春波采集学校新昌城东小学错题来源第
4、二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课堂作业本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20以内退位减法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性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此题属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问题解决,学生在第一学期积累一些“求差”类简单应用题的经验,如“告诉总数,拿掉多少,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解。”这一题的表述与已学的知识刚好相反,并且,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独立解题。◆典型错题:原题:错解1:8+9=17(本错解错误率约17.4%);错解2:17-8=9(本错解错误率约29.5%)◆原因分析:原因1:从教材的角度讲,问题的表述方式发生
5、了变化,以往的题目都是把“剩下的数量”作为要求的问题,而本题是把“剩下的数量”作为已知条件,把“拿走的数量”作为要求的问题,表述方式正好相反。又因为这题目出现在单元教学的第三课时,学生学习的重点仍集中在计算的方法上,所以,作业本随意安排这一改变表述方式的问题,直接导致学生按照原有的解题方式去解决。原因2:从学生的角度讲,①思维受负迁移的影响(这是错误的主要原因)。从一些学生看到“剩下9颗这个强信息”后,脑子已经自编的(或者说提取了以往题目)的模型了:“一共有17颗,狐狸摘走8颗,还剩下9颗。”17-8=9的算式也“顺理成章”了。②
6、不理解数学问题的解题格式。对于“已知条件要写在等号的左面,未知的问题要写在等号的右面”理解起来有困难,他们认为,9+(8)=17,所以17-8=9。原因3:从教师的角度讲,①在前期“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减法教学中,创设的已知情境过于单一,偏于正向思维,如“已知总数和减少的部分数,求剩下的部分数”,使学生形成了“解题定势”。②对于数学问题的解题格式没有特别强调,学生没充分理解。◆教学建议:建议1.帮助学生建立多样化的减法情境模型。教材中出现了多样化的减法情境,但没有出现这种本身带有“顺序性”的减法模型,因此在教
7、学中,教师要及时补充题型,并且在题型比较中凸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建议2.重视算式结果和问题的比对能力。这是让学生通过比对计算的结果与要求的问题的意思是否一致,达到自我检查。这一点是解决“那些能够理解题意,但按照自己思路解题的学生”的重要方法,也是培训学生检查应用题的着力点之一。◆资源链接: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原始样本50错误率32%采集者赵小艺全周芳采集学校剡山小学错题来源第3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课本P29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图形的拼组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性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教学基础
8、:学生经历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拼组过程,感知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用意: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典型错题:原题:缺了()块砖。错解:缺了(11)块砖。◆原因分析:原因1: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教学时太突出强调用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