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本“读误”探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本“读误”探源

ID:35681414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本“读误”探源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本“读误”探源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本“读误”探源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本“读误”探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本“读误”探源《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刊发了拙作《正确认识文本解读的价值》一文。在文中我对“鲁提辖是杀人犯吗”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辨析,认为这种阅读教学不能体现经典文本的价值,不值得提倡。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类似于“鲁提辖是杀人犯吗”的教学方式却屡屡出现,甚至作为优秀范例展示于报刊杂志。比如“孔乙己告状”、“鲁提辖打官司”、“祥林嫂死因调查报告”、“精神胜利法利弊谈”等等。不少教师以对文本的“创新”处理为能,也以学生的奇谈怪论为荣,使中学阅读教学陷身于浮躁和肤浅之中。王荣生先生认为,这种阅读不是因为对文本的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读”,而

2、是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刻意曲解文本的结果,他把这种文本阅读方式称为“读误”①。为了更好地了解“读误”,从而避免“读误”,我们有必要对“读误”的产生原因做一点探悉。(一)读者中心论和多元解读论对阅读教学的影响。随着本体论阐释学、接受美学、文本学和读者反应理论的兴起与发展,当代文本解读观摒弃了过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模式,把文本解读的重心转向文本——读者,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现代阅读学认为,读者不仅是作者创作动机的最初激发者,而且是创作的最终完成者。读者有权对作品作出独立的不同于作者意图的阐释。“解构主义指出:重复性阅读寻

3、求的是译解,梦想寻找到真理或源泉,批评性阅读不再关注真理,不再寻找源泉,它只肯定阅读的游戏。”②叔本华认为,“记录在纸上的思想无异于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要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钱钟书先生也曾说:“我主张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不应插嘴。”于是甚至有人发出这样的呼声:“作者死了!”这种“读者中心论”的文本解读观点对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了“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等等“尊重读者”的教学要求。正因如此,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

4、中就走向了片面,认为只要是学生有独特感受的阅读就是成功的阅读,有“创造”的阅读就是好的阅读。只注重感受、创造的形式,而忽视方法、态度的指点和价值的引领。其实,我们必须认识到,阅读学所指的“文本解读”和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有着很大的不同。阅读学意义上的读者是“成熟的读者”,而中学语文教学里的读者却是“不成熟的读者”。正因为学生和文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才需要教师去引领和点拨。王尚文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对这个世界中的许多东西应该已有所知,因为他已在前人的引导下进入过其中,他已听过前人的介绍,他也已有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在这个

5、世界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安全的道路,要通过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让学生知道哪里有沼泽陷阱,哪里有悬崖峭壁,哪里有激流险滩;让学生知道哪些是会伤人的野兽,哪些是会夺命的毒菌,哪些又是会害人的婴粟花……”③这就形象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所以,我们强调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理解的纵容和放任。阅读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帮助学生成长为成熟的读者”的过程。《课程标准》提倡“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认为对文本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得到不同的结果。于是有不少老师在上课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刻意追求新、异、怪,并认为这

6、样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对多元解读的误解。为多元而多元的课堂固然是有创新,但更多的是对文本和他人观点的漠视,最后形成“求异式阅读、抬杠式阅读”的泛滥——你说愚公不愚,他偏说愚公愚蠢;你说岳飞是民族英雄,他偏说破坏民族团结;你说阿Q对吴妈说“我要和你困觉”可笑可憎,他偏说那是阿Q淳朴坦诚的真情告白。这种根本不尊重作者和文本的“多元解读”有何价值可言?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阅读,我们需要文本解读理论的指导,但是更需要辨清它在教学上的适用范围和价值。(二)“言语教学论”和“阅读对话论”被泛化和曲解。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论著《普通语言学教程

7、》经过不少专家的介绍与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他们的核心论断——“语文教学就是言语教学”的观点也被很多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言语”和“言语能力”内涵的相对宽泛,使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容易产生“脱轨”。因为任何形式的课堂都会产生阅读、思考、倾听、表达等等“言语活动”,而这种“活动”的量和质都很难以显性的方式来呈现——让学生朗读一节课是言语活动,让学生讨论一节课也是言语活动;讨论出理想的结果是言语活动,讨论不出结论也是言语活动。而事实上是,有结果的不一定对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有利,而没有结果的可能让学生的言语技能得到了很大程

8、度上的锻炼和提高。因此,由于对“言语能力提高”评价的困难和对“言语”内涵理解的泛化,使语文教学内容也随之泛化。如教《我的第一本书》的时候,就让学生大谈“你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内容是什么?你当时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