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80031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阅读指导 贵在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指导 贵在得法 《本命年的回想》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三中的黄雪娟老师在上此课时,对学生着重进行了阅读方法的指导,让人耳目一新。 教学实录片段: 品一品,过年的这些习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过春节时,老百姓从预热——增温——发烧的红火的准备过程。 幻灯显示品析句子的方法和示例 赏析句子的角度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排比、反问、对偶、设问等。 2、语体色彩:口语、方言、书面语、文言等。 3、感情色彩:贬义词(褒词贬用)褒义词(贬词褒用)
2、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5、词性:动词,形容词等。 例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对偶) 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寄托了父老乡亲的虔诚愿望,语言整齐简练,容易记忆。 几分钟以后,学生发言。 生1: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生2:“买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这里生动地写出了过年时的热闹。 生3:“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这里采用了熟语,写出了人们对平安的追求。
3、 生4:“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抄完了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火捅进灶膛里,土坑烫得能烙饼。” 这里采用了叠词的形式,通俗的口语形象地写出了火多,火旺,家家户户的热闹,气氛的热烈。 生5: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 “红绒花”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心态和北方民族特有的民间风景。 生6:“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杆儿……”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过年的风趣。 师:还有“最
4、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扣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总之,每一幅回忆都很传神。 对以上教学片断的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片断中,教师着重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如赏析句子的角度应从如下五个方面:1、修辞手法2、语体色彩3、感情色彩4、表达方式5、词性 当然,倡导个性化的阅读,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面对学生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凸现,心态的开放,教师及
5、时地组织与引导十分关键。可惜的是,本片段教学中,未曾见到教师对学生疏忽遗漏的文字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面对学生品味鉴赏不到位的句子,也未曾加以增删。 如生1的发言,这一句话是文章开头的第二句话,该从哪个角度来进行赏析呢?学生没有答案,而教师也把这么重要的一个引导学生进行赏析的机会遗漏了。表面上看,学生是进行了个性化的阅读,其实则忽略了教师在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时的点拨作用。虽然避免了教师的繁琐分析,却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学生获得的也是片面的、支离破碎的感悟,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好比文本是一个美丽的花瓶,教师没将花瓶打碎展示给学
6、生,却让学生自己把花瓶打碎了去欣赏。 如何避免这种学生将花瓶打碎了欣赏的结果呢?贵在老师指导得法。 如在生1的发言后,教师可作如下的教学设计导引: ①“四时”指什么季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 ②“二十四节”有哪些? ﹝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四句诗词。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再说具体一点,就是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小暑、大暑)相连,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
7、露)霜降(霜降),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具有浓郁的中国乡土风情,与农耕紧密相连,而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这些知识是贫乏的;就是再农村呆着的孩子,现今可能也很少有孩子知道。这样因势利导,既尊重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树立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博学多才的形象。紧接着抛出第三个问题设计: ③为什么二十四之外的春节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如此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引导:中国是一个讲究团圆的国度,春节是合家屯聚的好日子。从古至今,在外经
8、商的为官的,美到除夕,不远万里,奔赴家园和亲人团聚。这种传统已经植入国人的血脉,作为一个文化而延续。另外,春节也是旧的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辞旧迎新也是中国人的一种良好的传统。再者,在春节期间,人们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