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

化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

ID:35675296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0

化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_第1页
化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_第2页
化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_第3页
化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_第4页
化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http://www.DearEDU.com摘要:在化学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上,由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简单化处理,或设置了问题情景,但没有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问题坡度设置不合理等原因,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发挥受阻。关键词:主体性发挥受阻;互动性;开放性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化学教学观,目前化学教学研究已不再停留于理论层面的“应然”性探讨,而是运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深入到具体教学行为中的“实然”性操作。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所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观察

2、、分析、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意义建构和能力的发展,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精心设计,倾力实施的教学内容,在某些环节由于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缺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发挥受阻,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好,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关注并思考这一现象的成因,对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学生主体性发挥被阻碍的现象在化学教学中并不少见,究其形成原因,从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两个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在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过程

3、中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由于课时的分配上不足,为完成课堂教学计划,教师对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引入进行简单化处理,把本来可以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却直接地给出课本上的叙述,让学生在毫无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去死记硬背,使学生失去了通过实验探究来辨析概念、理解原理的机会。比如在引入“电解质及其强弱电解质”等概念时,直接给出它们的定义虽然省时、省力、省事,但却让学生失去了通过实验,根据现象理解概念本质的机会。使得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是死板的、片面的、肤浅的,缺乏伸缩性,在以后的学习中就无法灵活地运用这些概念,更谈不上对这些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被灌输的对象,是一种容易引起学

4、生厌烦的被动学习,违反了建构主义关于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理论。从而造成学生对“电解质及其强弱电解质”等概念的认识只停留在抽象的文字意义上,缺乏实际的经验支撑,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不完整的。又由于失去了利用实验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推理、比较得出概念的机会,也使学生失去了实验能力、分析对比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得到提升的机会,造成能力发展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如果碰到关于区分强弱电解质的验证性实验或实验设计、评价等需要依靠切身实验体会才能解答的题型,将会觉得无从着手。但如果上述教学过程改为:相同条件下将等浓度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氯化钠、蔗糖、酒精等溶液

5、进行导电性实验,根据溶液是否导电,很容易就可以得出蔗糖和酒精的溶液不导电是因为蔗糖和酒精是非电解质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逻辑思维形成一系列的问题:不同电解质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所连灯泡亮度为什么不同?导电能力为什么不同?电解质溶于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电解质溶液靠什么导电?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为什么离子浓度不同?……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不仅揭示出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自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充分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使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2.课堂教学进度太快,教师采取平铺直叙、

6、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在值得探索的关键问题上自问自答,从而造成在思维发展上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多数情况是教师虽然提出了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但却没有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往往自问自答,急着说出结果,使学生“知疑---思维——释疑”的自主思考过程被掐断,剥夺了学生主动思考的主体权。例如:在学习了金属钠的性质后,教师要求学生分析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情况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教师强调要学生全面考虑钠的化学性质,却又不由自主地脱口说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首先与水反应的事实,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失去了“犯错误”的机会。如果教师不那么“性急”,让学生先自己去思考并作出判断,也

7、许就会有以下结果出现:2Na+CuSO4=Na2SO4+Cu,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自然学生的观点会分出两派(一派认为以上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是对的,另一派则认为钠应先与水反应),两派都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找出各种“理由”,不管“理由”是否正确,这都是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再现和运用、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然后教师可以当堂演示(或学生自己做)这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与学生原先的思路产生了矛盾,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这一悬念式的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