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原则

高中政治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原则

ID:35674864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10

高中政治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原则_第1页
高中政治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原则_第2页
高中政治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原则_第3页
高中政治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原则_第4页
高中政治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原则李集中学教科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站在这场变革中第一线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新课程,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将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先锋。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原则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

2、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入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我们要认真思考,学校的活动,教师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是否遵循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要把为

3、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二、开放的大课程观原则 课程体制是由课程观决定的,有怎样的课程观就有怎样的课程体制。因此要实现课程体系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课程观念的现代化。要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课程体制,就必须进行“课程概念再变革”,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构建一个开放的大课程体制。 1、摒弃学科本位主义,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学科本位主义就是片面地强调自己所从事研究或施教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贬低或忽视其他科目的作用,为自己的本门学科争取过大课时比重的

4、片面观点和行为。学科本位主义是课程变革活动中的“大敌”。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两者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

5、划、教案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建设、开发和创新的过程。2、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教育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益、更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学习潜能与创新活力。教师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服务,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学校教育应当使学生广泛了解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跳出学科看教学”,应避免学科的分类割裂了知识的广泛联系,造成学生认识

6、的僵化和局限,妨碍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课程结构、教材系统、教学内容的调整,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让必修课、选修课和研究性课程的建设,“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向迅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域”。3、强调教学与课程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这场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在这对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7、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课程的主体;学生同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为有机的一体。只有这样,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三、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原则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

8、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共识、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