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协同思维在训练学生多向思维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协同思维在训练学生多向思维中的应用

ID:35673860

大小:353.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协同思维在训练学生多向思维中的应用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协同思维在训练学生多向思维中的应用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协同思维在训练学生多向思维中的应用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协同思维在训练学生多向思维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协同思维在训练学生多向思维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协同思维在训练学生多向思维中的应用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既要通过逻辑思维去推想问题解答途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图形、模型的观察、操作,从不同的方向获取直觉发散,对图表和图式作分类组合,对图形的意义作多种解释等,充分利用形象思维去培养求异思维。当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点统一起来的时候,解题的创造性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脑科学的研

2、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职能。大脑的左半球主管人体右半部,偏重于思维中语言的、概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还具有比右半球强得多的控制能力;而右半球则与知觉和空间有关,偏重于音乐的、绘画的、空间的形象感受识别能力。大脑两半球各司其职又互相协作。这种生理结构正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同作用的根据。《协同思维解题法》就是帮助初中学生利用人脑的各种生理机制,通过巧妙的视角去观察数学题、发现数学题的最佳解题途径。能使学生掌握在解题思维过程中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未知为已知,变抽象为具体的本领。它将使你的解题思维得到升

3、华,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如例一:已知:如图1,点为线段上一点,⊿、⊿是等边三角形。求证:。分析:这是初中几何中一道普通的习题,但它的内涵与外延十分丰富。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解答呢?首先,应该从逻辑上考虑:如何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我们知道,证明两条线段有下面一些思路和方法:1、能够重合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线段。2、长度相等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线段。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4、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5、等角对等边(在同一个三角形中)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此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7、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4、。8、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9、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10、菱形、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11、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12、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13、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等弧对等弦。14、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该点到切点的两条切线长度相等。15、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16、两圆的两条外公切线(或内公切线)的长相等。一般的初中生证明两线段相等都喜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进行论证

5、,对于这道题来说是可行的。逻辑上的考虑使解题明确了方向,紧接着应该从形象上进行观察:从图象上我们发现,和分别在⊿和⊿中,我们把它从原图中引出来,如图1:在⊿和⊿中,∴⊿≌⊿()∴题目到此证完了,然而在此时,我们可以从图形的变化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思想。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①这种证法是最好的吗?②你能想出别的证法吗?实际上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会很快找出解题的途径。前面的归纳告诉我们:“长度相等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线段”,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使问题获得解决。如图3所示:设⊿和⊿的边长分别为和。过作,垂足为;过作,垂足为;则,,由勾股定理可

6、以得到:∴则这时用的是通过代数的角度去证明几何题的方法,有时用起来能收到独特的效果。我们还知道,“能够重合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线段”,此图象上我们发现:⊿和⊿有共同的顶点,且,,。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新的思路获得一种创造性的证明方法:以为旋转中心,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因为,,,所以这时点与点重合,点与点重合,根据“能够重合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线段”,因为与的两个端点分别重合,所以与重合,因此。很显然,通过上述三种证法,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多次互补活动,学生数学思维将得到提高。这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给自己提出新的问题

7、:“图中还有别的全等三角形吗?”这样一来,又把原题转化为了一个开放性的探索题。这类题条件是已知的,结论是需要自己去发现的,有的还不是唯一的。这类题富于创造性,有助于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证明,图4中还有2对全等三角形:⊿≌⊿,⊿≌⊿。从图象的观察中,教师还可启发学生作一个猜想:∥。要知道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就必须通过论证去判断它。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让我们通过运动的观点深入一步去探索新的问题。1、将⊿绕点顺时针旋转,,,任意一个角度时,和相等吗?为什

8、么?(见图5)2、如果将⊿绕轴翻折,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证:,,并证明⊿是等边三角形(见图6)。从形象上观察,可以通过⊿≌⊿()去证明;又可以通过⊿≌⊿()去证明;要证⊿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先证四边形是等腰梯形,从而得出,但,因此,故⊿是等边三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