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72394
大小:14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4-10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和对策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word专业整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2007-02-10学习资料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2007-02-10学习资料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2007-02-10学习资料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2007-02-10学习资料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
2、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2007-02-10学习资料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2007-02-10学习资料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2007-02-10学习资料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2007-02-10学习资料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2007-02-10学习
3、资料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2007-02-10学习资料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2007-02-10学习资料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16:47:25 在党的“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各地农村信用社始终立足农村、农民、农业,坚持面向社区、面向县域经济、面向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支农服务不断改进,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信贷业务得到长足发展,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4、。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金融主力军作用,切实解决信贷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一步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建立一个保证信贷业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是目前全体农村信用社员工共同关注的焦点。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会与实际,就如何构建信贷新文化,健全内控新机制,改进信贷管理工作谈几点浅见,以供商榷。 一、信贷管理工作现状 1、信贷管理制度健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全面,未建立起有效的制
5、度制约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信贷违规现象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容易诱发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 2、不良贷款增长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不良贷款作为制约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农村信用社同样表现得非常突出,清收盘活工作任重而道远。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不良贷款绝对额净下降难度越来越大,而新的不良贷款又陆续显现,大量潜在的不良贷款逐步暴露。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和粗放型信贷管理,信贷规模盲目扩张,大额贷款增长较快,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 3、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基础管理薄弱。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
6、种类较多,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自律组织和操作规程,合同文本管理混乱,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担保手续不落实、使用不正确等问题较为突出。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完整,实用性不强。加之多年来,农村信用社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较为普遍,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这与快速发展的信贷业务极不相称。 4、贷后管理滞后。目前,由于缺乏规范的贷后管理制度,对贷后管理工作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贷后管理不到位,多年遗留的超诉讼时效、超保证期间、抵押资产流失等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 5、各项政策制度未得到有效贯彻执行。首先审贷小组运作不规范
7、。审贷小组作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的议事机构,应该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制约,但是在目前的信贷工作中,审贷小组运行不规范,有的审贷小组根本就未履行职责或未完全履行职责,形同虚设。其次权限管理未认真贯彻落实。超权限、变相超权限、调查不实、审查不严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同时授权制度不科学。同一客户存在多头贷款、交叉贷款现象,大额贷款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信用社不科学匡算资金头寸,不执行资金计划管理,盲目放贷,造成资金硬缺口、短期内支付困难。三是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对贷款管理责任相互依赖,相互推诿。四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责
8、任追究力度不够,致使个别信贷人员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严重,信贷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6、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部分信贷人员,无论从学识水平、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发展理念等方面看,不能完全适应信贷知识不断更新、信贷手段不断先进、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