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凑法(高中版)

配凑法(高中版)

ID:35656167

大小:3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04

配凑法(高中版)_第1页
配凑法(高中版)_第2页
配凑法(高中版)_第3页
配凑法(高中版)_第4页
配凑法(高中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配凑法(高中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配凑法(高中版)(第课时)神经网络准确记忆!重点难点好好把握!重点:1.;2.;3.。难点:1.;2.;3.;。考纲要求注意紧扣!1.;2.;3.。命题预测仅供参考!1.;2.;3.。考点热点一定掌握!所谓“配凑”指的是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一个解析式中的某些项配凑我们所需要的形式,用得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解析式以及最值、数列等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常用的基本配凑形式如下:a+b=(a+b)-2ab=(a-b)+2ab;a+ab+b=(a+b)-ab=(a-b)+3ab=(a

2、+)+(b);a+b+c+ab+bc+ca=[(a+b)+(b+c)+(c+a)]a+b+c=(a+b+c)-2(ab+bc+ca)=(a+b-c)-2(ab-bc-ca)=…1+sin2α=1+2sinαcosα=(sinα+cosα);x+=(x+)-2=(x-)+2;……等等。常用的基本配凑策略如下:把结论(或等式左边)变形,凑出题设(或等式右边)形式,以方便利用已知条件。把题设(或等式左边)变形,凑出结论(或等式右边)形式,以从中推出结论。把题设(或等式左边)先变形,再把结论(或等式右边)变形,凑出变形后的题设(或等式左边)形式。1.配凑法在化简

3、求值中的应用例.(高一)设,求的值。解:设,则由已知可得,而。点评:本题是把把题设(或等式左边)先变形,再把结论(或等式左边)变形,凑出变形后的题设(或等式右边)形式。2.配凑法在恒等式和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3.配凑法在方程中的应用例.(高二)设方程x+kx+2=0的两实根为p、q,若()+()≤7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解:方程x+kx+2=0的两实根为p、q,由韦达定理得:p+q=-k,pq=2,()+()====≤7,解之得k≤-或k≥。又因为p、q为方程x+kx+2=0的两实根,∴△=k-8≥0即k≥2或k≤-2,综上所述,k的取值范围是:-≤k

4、≤-或≤k≤。点评:关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总是先考虑根的判别式“Δ”;已知方程有两根时,可以恰当运用韦达定理。本题由韦达定理得到p+q、pq后,观察已知不等式,从其结构特征联想到先通分后配方,表示成p+q与pq的组合式。假如本题不对“△”讨论,结果将出错,即使有些题目可能结果相同,去掉对“△”的讨论,但解答是不严密、不完整的,这一点我们要尤为注意和重视。4.配凑法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例.(高一)函数y=log(-2x+5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A.(-∞,]B.[,+∞)C.(-,]D.[,3)解:配方后得到对称轴,结合定义域和对数函数及

5、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选D。5.配凑法在数列中的应用例.(高三)求和。分析:通分、拆项等技巧对本题均不适用,我们在进行分式运算时曾用过“逐项累加”的技巧,受此启发,如果把原题再配上一项,就可以进行累加了。解:原式点评:本题通过添项凑出能逐项累加的形式。6.配凑法在复数中的应用例.(高三)设非零复数a、b满足a+ab+b=0,求()+()。分析:把已知式两边同时除以b变形为()+()+1=0,则=ω(ω为1的立方虚根),再把已知式配方为(a+b)=ab,把二者代入所求式即可得解。解法一:把a+ab+b=0变形为()+()+1=0,设ω=,则ω+ω+1=0,

6、可知ω为1的立方虚根,所以=,ω==1,又由a+ab+b=0变形得:(a+b)=ab,所以()+()=()+()=()+()=ω+=2。点评:本题通过配方,简化了所求的表达式;巧用1的立方虚根,活用ω的性质,计算表达式中的高次幂。一系列的变换过程,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我们善于联想和展开。如果未联想到,可以用下面的解法:解法二:把a+ab+b=0变形为()+()+1=0,解出=后,化成三角形式,代入所求表达式的变形式()+(),再完成后面的运算。解法三:假如本题没有想到以上一系列变换过程,还可由a+ab+b=0解出a=b,代入所求表达式,进行分式化简后,化

7、成复数的三角形式,利用棣莫佛定理完成最后的计算。7.配凑法在三角中的应用例.(高一)求证:。解:左边右边点评:本题是把等式左边变形,凑出等式右边的形式(凑出右边的分母)。8.配凑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例.(高二)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A.2B.C.5D.6分析: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则,而欲求对角线长,将其配凑成两已知式的组合形式可得。解: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由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而得:。长方体所求对角线长为:===5所以选B。

8、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在于将两个已知和一个未知转换为三个数学表示式,观察和分析三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