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ID:35642393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0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一、闸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据300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家庭人口数共1040人,其中实有劳动力838人,占80.6%;已实现劳动力转移368人,占实有劳动力人数的43.9%;留在家里务农的有317人,占实有劳动力人数的37.8%;其余的为未就业或正在找工作人员。(一)从行业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业分布较广,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在368名已转移劳动力中,从事工业行业的比重最高,占已转移人数的40.1%,其中:制造业占31%,建筑业占6.8%;从事服务业的占57.9%,其中:住宿、餐饮业的占25.7%,交通运输、仓储业的占5.

2、3%,从事批零贸易业的占16.7%,居民服务及其它服务业的占10.2%。(二)从转移的地区分布看,市内就业占多数。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闸口市范围内,在本乡镇(街道)内就业的有130人,占转移人数的35.2%;劳动力离开本乡镇(街道)外出务工地区主要为本市,这部分转移人员是153人,占转移人数的41.5%。不出省甚至不出本市范围就能解决打工问题,是多数外出务工者的共同愿望。(三)从年龄结构看,年龄在26-35岁的劳动力人员比重最高,达40.1%。其余年龄组的构成分别为:16-25岁的比重为26.2%,36-45岁的比重为24.7%,46-60岁的比重为9%。年轻人大多不愿呆在农村,通过进

3、城务工的途径体验城市生活,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自然以40岁以上的人居多。(四)从受教育程度情况看,目前转移劳动力主要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小学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2%,初中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66.5%,高中文化程度的为28.3%,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仅为3.2%。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初中学历的转移劳动力接受再教育的兴趣和意向不高,只有12%的人有培训学习的计划或想法;高中学历的转移劳动力接受再教育的意向较高,有68%的人有参加培训学习的计划或想法。...(五)从收入状况看,管理和技术人员较高。不同职业间收入差距明显,企业管理人员收入平均月工资为元,专业技术人员和个体户收入较高,平均月工资

4、分别为元和元。(六)从就业途径来看,主要靠的是亲朋好友间相互介绍和自发性外出就业打工。转移劳动力中,靠亲朋好友介绍就业的占27.6%,自发性外出就业的占63.1%,政府统一组织就业的占4.4%,中介组织介绍就业的占4.9%。(七)从是否接受过劳动技能培训的情况来看,有近52.2%的人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在全部转移劳动力中,参加过劳动技能培训的劳动力为176人,占外出就业人数的47.8%,还有半数以上的人没有受到正规的相关劳动技能培训。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一)有利方面1.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民在经过几年的务工生活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他们回

5、乡办企业,带动了一方农村脱贫致富,也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在不断增多,与劳务输出有关的中介和服务行业应运而生,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村劳务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转移就业得到的人均收入占人均现金收入的33.8%,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提高了农村人口素质。农民进厂进城就业,使他们开了眼界,学了技术,接受了市场经济和城市工业文明的熏陶,是比课堂和书本更直接、更全面、更有效的教育。一方面,学习和接受工厂教给他们的种种技术操作规程,遵守和适应工厂的各项制度,养成规则意识、协作意识、

6、法律意识等现代意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天生孕育的自由、平等、竞争和法治等民主意识,催生了农民工开放、效率、民主的理念。他们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了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为促进乡风文明和农村民主管理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3....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并使耕地逐步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扩大了土地的经营规模,调动了农户投资农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从目前闸口的农村的实际看,剩余劳动力转移搞得好的地方,农业投资比较充足,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较好。特别是在“工

7、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阶段,以此解决农业劳动生产率问题,意义深远。(二)不利的方面1.人力资本流失过度导致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转移流走的不是剩余劳动力,而往往是骨干劳动力。在一些地方,以年纪轻、文化高为特征的素质较高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特别是一些农村党员大量外出,使新农村建设失去了中坚力量。2.出现“空心村”现象。一些农村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出现了“空心村”现象,留守在家里的多是老人或小孩,没有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