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ID:28286767

大小:71.1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_第1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_第2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_第3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_第4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作者简介:段文清,男,(1988.10-),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10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蒋海铭,男,(1987.11-),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10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竞争与区域发展。郭杜刚,男,(1987.2-),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10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摘要:本文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分析出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在于“就业能力、收入差距、维权能力、户籍制度等”,基于这些因素的

2、存在,本文认为,应从''加强教育培训、扩大就业渠道、加强组织协调、破除户籍鸿沟等”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因素是转移的根本动力。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后,在政策、经济和市场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劳动力转移活跃,表现出显著的特征。1、流动规模大,特点明显。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自1990年以后一直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增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年增幅约为11.85%;2008年以后随着宏观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大

3、量农民工回流,增长率降幅明显,但基数依然庞大。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全国流动人口为2.3亿,农村劳动力外出人员超过2亿①。农村流动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群体,从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适龄人口为主;从性别结构上看,男性比重高于女性;从文化构成上看,其整体程度虽然普遍不高,但却高于农村劳动力总体文化程度。2、流动趋势与城市化进程一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遵循的是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度推移发展战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大量兴起,需要大量技能水平不高的低层次劳动力,因此,该地区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阵地。据国家统占

4、到外出务工人员的60%以上。但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等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由此流入中西部地区的有所增加。另外,农村流动劳动力多从事于劳动技能、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但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事第三产业人员也开始上升。计局调查显示,浙、闽是流向居前的三个省份,3、流动模式和目的相对一致。农村劳动力目前已形成较多流动模式,如劳务公司模式、外出务工和政府组织模式等。但是,农村劳动力流动多是通过传统的社会资源,如亲缘、血缘和地缘关系网络,自组织性特点明显,官方组织模式实现就业的比例仍较小。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出现本身是市场机制自发的对劳动

5、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流动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比农业收入高的报酬,因为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低层次劳动力且收入比农业高。二、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质是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达到均衡配置的结果,影响这几个方面的内外因素都会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笔者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约。1.就业能力低下,转移渠道较少。文化素质低和专业技能缺乏是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专业的两大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低下的文化素质严重制约了其向城镇有效地转移。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受文化层次

6、和技能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中只能从事以简单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很难进人较高层次的产业,就业渠道狭窄,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劣势,成为城市中贫民阶层。据调查显示,农民工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从业的人员占到农民工的63.2%,而这些工作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很大,如果经济不景气农民就很容易失去工作,从而被迫回流农村,近几年来岀现的多次农民工返乡潮现象就证明了这个观点。1.收入差距明显,转移缺乏动力。进城农民工的收入固然比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有所增加,但依然与城市居民平均收入差距较大。这不仅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少,并且直接减弱

7、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动力,严重降低了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能力。据中华全国总工会2010年的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均月收入为1915.14元,仅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的62.9%®,差距明显。3•维权能力薄弱,流动呈无序性。调查显示,86.5%的农民工对《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与之切身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超过70%的农民工没有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用工合同的意识,这说明农民工法律意识相当淡薄,在城市维护自身权利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同时也降低了农民进城工作和定居的积极性。此外,外出务工劳动力主要靠“三缘”关系-血缘、人缘、地缘向外

8、转移。这种流动方式不仅制约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提高了农民工寻找工作的成本,降低了农民进城务工和定居的动力和能力。4.户籍鸿沟与农村阻力未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阻力来自中国社会传统的户籍鸿沟,即农民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