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ID:14260991

大小:5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7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_第1页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_第2页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_第3页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_第4页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摘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这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面临的历史性任务。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的隐性失业问题日益暴露,并逐渐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和引发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乡镇企业。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将“剩余劳动力”定义为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为负数的劳动力。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绝大多数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普遍存在着劳动力不能充分

2、利用的主要形式。那些离不开农村的或即将离开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我们称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少人多的现状导致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剩余严重,待转移数量庞大。有多位学者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静态规模进行了研究,估算结果从1亿到2.05亿不等。另外,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受人口惯性的影响,农村劳动力供给量还将持续增长,因此劳动力过剩的矛盾还在加剧。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存在这样一些特征: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超过一半是40岁以上的劳动者;第二,劳动力转移由需求主导向供给主导,年青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第三,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增多,并向沿海地区聚集;第四,非正规部门就

3、业成为城镇劳务市场供给主流,新生代农民成为主体,非农转移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稳中有升;第四,由于缺乏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具有不稳定性。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如何通过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来消化这以亿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仅关系到我国数亿农民的命运,更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必然性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需要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都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将这些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并转化为生产性资源,不仅关系到一国农业生产水平能否提高,而且关系到支持经济起飞的积累率水平能否达到,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

4、是经济发展的障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的改变。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的确定和第三产业比重的急剧增加,导致农业人口逐渐下降,非农业人口逐步上升,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乡村人口减少而城镇人口剧增,居民的物质面貌与精神面貌随之发生质的改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城乡收入差距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根据唐纳德·博格(D.J.Bogue)的人口转移“推-拉”理论,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转移可能是因城镇有利的经济发展而造成的,也可能因农村不利的经济发展而产生。[1]统计表明,城乡从业人员的劳均收入差距由2001年的3.59倍扩大到了2009年的4.38倍。[2

5、]城乡劳均收入的这种巨大差距,即使把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等因素考虑在内,也仍有足够的吸引力促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劳动报酬的悬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拉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3.农村就业不充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基础我国人多地少,户均劳动力多,平均每个劳动力占有耕地、山地资源少。一方面,农村人口每年以一千万左右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随着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大量农业劳动力闲置起来得不到利用,其边际效益为零或负值,从而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外,由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节约了大量劳动力,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多。因此,农村就业不充分是推力,这是

6、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基础。4.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不足由于农业比较利益的逐渐下降,造成农业投资环境不利以及农业投资回报率低下,降低了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合作基金有相当一部分“农转非”,流向工商业和农村第二、三产业。一方面是投入资金的缺乏,另一方面是产业效益的低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而且由于没有一定的保障,农民也不愿意冒险去采用新技术种植新品种,导致农民从事农业的收入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相比之下,外出打工倒是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做法,于是,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进发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1.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状况不能适应转移的需要

7、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仍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调查,2007年在我国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仅有20%左右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体结构分布是:文盲劳动力占1.5%,小学程度占16.5%,初中程度占61.7%,高中程度占13.6%,中专及以上程度占6.7%。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5%。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层次。一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