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

社会学论文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

ID:9912443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5

社会学论文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_第1页
社会学论文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_第2页
社会学论文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_第3页
社会学论文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_第4页
社会学论文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论文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

2、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二十年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实行地区政策的差别化;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刘易斯拐点【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0)01-0094-032007年底以来,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出现了大批农民的回流。据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至2008年12月中旬,回流的农民T达到了780万人。①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学者们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忧心忡忡。但是,必须承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刘易斯拐点到来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拐点到来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状况,并由此推算出刘易斯拐点到来的时间,认清这种形势有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刘易斯拐点理论在理解刘易斯拐点上,国内存在着一些偏差。如何正确认识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刘易斯模型有两个拐点,决定性的拐点是第二个,而国内一

4、些学者其实只谈到了第一个拐点。刘易斯1972年在《对无限劳动力的反思》一文中提到当资本主义部门扩张时,可以设想工资在一段时间里保持不变。这时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在非资本主义部门(主要指传统农业部门)的增长停止,其平均收入提高了,并使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大量上升时出现。第二个转折点出现于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部门的边际产品相等之时,这样我们便到达了新古典学派的单一经济的状态。第二个转折点与费景汉和拉尼斯所讲的一样。第一个转折点的定义也相同,但推导机制不同,因为他们着眼于第二种形态。在这种形态里,资本主义部门依赖非资本主义部门的农产品。&h

5、ellip;…决定性的转折点并非第一个,而是第二个,因为正是从这里,我们超过边界进入新古典主义体系。可见,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与刘易斯第二转折点的内涵是不同的,都具有标志性的象征意义,但后者的意义是决定性的。对照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中的三阶段划分,该模型中从第一阶段转化到第二阶段的过渡点即为刘易斯第一转折点,该模型中从第二阶段转化到第三阶段的过渡点即为刘易斯第二转折点。而我国学者对刘易斯拐点认识偏颇,国内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呈现一种二元经济格局,一方面是以维持生计的工资源源不断地提供劳动力的传统经济部

6、门,另一方面是由积累率制约的不断扩张的现代经济部门。直到现代经济部门的发展把传统经济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殆尽,二元经济增长才逐步被合成为一体化的均衡的现代经济增长。因此,剩余劳动力被吸收完的这个时点,就被称为刘易斯转折点。吴敬琏也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刘易斯拐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后再也没有富余劳动力了。国内学者谈到的拐点只是刘易斯第一个拐点。我国现阶段劳动力状况还没达到第一个拐点,更不用说第二个拐点了。当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到来之时,标志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消解进程进入了加速的

7、快车道,进入日益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整体上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刘易斯第二转折点的到来,则标志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消解。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传统农业部门在增长,但农民的平均收入提高得很慢。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上升赶不上CPI增长的步伐,甚至实际工资还出现了负增长,劳动者的工资占GDP的比例明显下降:1978年为15.61%,1995年时为13.54%,到2000年的时候下降到10.87%,而最近几年,这一比例始终在11%左右徘徊。②这样,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是闲着,也不会去资本主义部门就业。至于离资本主义与

8、非资本主义部门的边际产品相等的第二个拐点就更远了。本文就是根据非资本主义农业部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来推算刘易斯第一拐点的到来时间。二、刘易斯拐点到来的时间根据笔者在《制度倒逼下产业结构升级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