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指向有效教学的课标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指向有效教学的课标分解作者:徐国民作者简介:徐国民,南京师范大学附屈中学江宁分校。原文出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西安)2017年第201712期第30-31页内容提要:指出课标分解应基于课标、教材、学情,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障,提出课标分解应关注的三个方面,即聚焦课堂教学目标、坚持学生立场、引领学习方式,以提升课堂效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期刊名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5期关键词:有效教学/课标分解〃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
2、据。但是,相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课标要求过于宏观、笼统。目前,高中使用的四套地理教材,其编写思路、内在逻辑、所选案例、内容组织等方面不尽相同。不同地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同一地区也存在明显的学情差异。因此,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的课标分解,既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障,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一、课标分解聚焦课堂教学目标课标分解是指在阅读、理解、领会课标的基础上,弄清内容标准的内涵与外延,并将内容标准具体细化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中。课标分解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将上位的概括性的教学要求,细化为下位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课堂教学指南;其明确学习的主体
3、,彰显教学的本真,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从而促进学生成长、课堂生长,让基于主体内动的学习真正发生。课标分解指向课堂教学目标,因此课标分解也就绕教学目标的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等要素展开。下面,笔者以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进行课标分解。L分析课标陈述,找出关键词关键词即动词及动词所扌旨向的核概念,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以及规定性条件。动词为”概括””解释”;核心概念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3.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2.确定行为条件(需考虑学情、
4、校情、资源等)3.确定行为表现程度(需考虑学情、校情、资源等)&叙写教学目标课堂层面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叙写,一般采用〃行为主体+行为表现(动词+核心内容)+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的方式来表达。因此,上例中教学目标可叙写为:①通过阅读江宁开发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城市化的含义要点;②通过阅读课本图文资料,准确地简述城市化过程;③通过观察图片、阅读图文资料,在教师指导下用自己的语言准确阐明城市化的特点;④结合自己的观察,通过讨论、举例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课标分解坚持学生立场教师必须明确一个思想——学生是学习行为的发生者,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标分解必须坚持学生
5、立场。这个立场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是学生,目标的设计应基于学生的学,目标层次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学情。例如,某教师针对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叙写了教学目标:“通过对洋流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个教学目标中的主体是教师,分析洋流成因、分布规律的主人也是教师。透过该设计可以想象,这位教师授课的课堂场景,这种课堂怎能实现有效教学,又如何能实现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典型案例,贴近学生的案例不仅可以拉近知识载体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调用学生对熟悉事物的已有认知,加
6、快对新知的理解。例如,针对课标"了解区域的含义",可将教学目标设计为〃结合江宁分校校园、江宁开发区等区域实例,说说区域特征〃;围绕课标〃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将教学目标设计为:〃①通过观察江宁分校航拍影像,说岀对遥感的认识,推测航拍成像的电磁波波段,结合教材(人教版•必修3)'图1.4遥感的主要环节’,复述遥感的一般工作原理";②〃通过阅读’江宁区土地利用图〃暴雨前后的江宁开发区图’,辨认这些遥感图片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知(思维)、心(心理)、行(经历)合一的渐进过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将给学生的认知造成障
7、碍,影响学习的效果。例如,《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人教版•必修2)在编写结构上很好地响应了课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教材在阐释农业地域的形成时,使用的是〃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案例。一般教师只依据教材叙写对应的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认识影响农业地域形成的因素。"按此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学生在没有学习种植业、畜牧业之前,以混合农业为例来说明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超越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其效果可想而知。而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