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中职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石有菊摘要:大多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较差,到了中职学校,主要精力又放在专业学科的学习上,对数学学习较为轻视,更不要说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髙了。同时,一些数学教师认为中职学生要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数学学习对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这些都导致了中职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普遍偏低,文章就结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就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作简单分析。关键词:中职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虽然中职数学涉及的知识不太繁琐,但就数学学科本身来说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加之很多教师依旧以传统“我讲你听"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兴趣倍受打击,数学学习也显得尤为被动。数学解题能力实际上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尤其是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注重挖掘问题中的隐含条件“隐含条件”就是指隐藏在题设或题断里面含而不露的条件。解题时,不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会导致解题困难或者思维不严谨。但如果能将其挖掘出来,不仅可以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而且能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隐含条件的挖掘能有效检验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如在锐角三角形中,a,b,c分别是三内角A,B,C的对边,且B=2A,贝性的取值范围。在解题中可由正弦定理丄=亠得asinAsinBasinAsin2AsinA=2cosA而知道△ABC是锐角三角形,进而得0^也就可推得牛A詣,字E,问题得到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抓住AABC是锐角三角形这一隐含的条件,不然极易造成错解。再设两个非零向量a=(x,2x),fe=(x+l,x+3),若向量a与乙的夹角为锐角,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解题中因为向量d与乙的夹角为锐
4、角,所以a^b=3x2+lx>Q,所以x<-?或x>0,又x=l时,两个向量共线且同向,所以兀V-?或0l。33但如果忽略两个向量共线情况就容易出错,教师就绪引导学生注意;方•方vOoNSl勺夹角为钝角或是平角。二、强调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提高解题能力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是在解题后反思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所谓一题多解是指对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分析数量关系,想出不同的解法。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学生在每解完一个题目后,就会掌握很多的概
5、念、技巧、方法,学生还可以对这些不同的解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弊端,并选择一种最佳的解法将它记录在案,以备以后使用。其实,比较各种解法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通过一题多解,学生会对各种常见方法了然于心,以不变应万变,克服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一题多变寻求的不仅仅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组题、一类题的解法,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何为一题多变呢?就是解完一道题之后,要善于把它“改头换面”,变成为多个与原题内容或形式不同,但解法类似或相似的题目。采用一题多变有助于培养学生
6、的创新精神及应变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潜力,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相结合,能使学生的思路清晰化,方法系统化,目标明确化。如学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i+(n~l)d时,由$+d,偽=+〃=4+2d,©=色+〃=4+3〃而得至UQn=Qi+(n-1)d;再如已知x、y20且x+y二1,求Ay2的取值范围。方法一可由函数思想由x+y二1得y=l~x,贝x2+y2=x2+(l~x)2=2x2—2x+l=2(x—~,由于xW[O,1],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知
7、:当x=
8、时,x2+y2取最小值*;当x=0或1时,x2+y2取最大值1。方法二可三角换元思想求解,由于x+y二1,x、y$0,则可设x=cos20,y=sin20,其中0JI丘[0,—],则x2+y2=cos10+sin,9=(cos29+sir?9)'—2cos20sin29,于是得到1—*(2sin9cos9)2=1—
9、sin229,再计算得11pQQZl0Q1至U1—-XWcos48,此时,当cos40=—1时,x2+y2取最小值*;当cos40=1时,x2+y2取最小值1。此外还可对称
10、换元思想、解析几何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获解。变式则例如已知a、b为非负数,M=a4+ba+b=l,求M的最值,已知x、yMO且x+y二1,能求x8+y8的取值范围吗?x*+y6呢?x7+y7的范围能求吗?若x、yMO且x+y二1,能求得右7Wx"+yWl的结论吗?三、注重解题的信心数学解题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信心。数学教师要教育学生相信自己,不超过自己的知识范围,无论做怎样的题目,都要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敢于做题目,学做题目,并且正视困难,勇敢地解决问题。在对待具体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