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505315
大小:59.9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5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内容提要:本文旨在建构一种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全文共分四节:第一节阐述了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第二节描述了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做”中探究,使学生在“做”中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第三节概述了以鼓励、引导的方式使学生会创新;第四节论述了开放题的教学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一种策略。关键词:学生自主探索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2、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标准》中对学生.教师角色的定位,明确告诉我们:学生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情境,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为此,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堂必须是“自主探索”的课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呢?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创设情境,激励探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充分考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处理好“生活化”与“数学化”、探索性与启发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问题情境更具有活力,从而更好地构建和完善探究学习的课堂,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例如,“年、月、日”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从学生在年历卡上找出自己的生日切入,分别设计了“观察整理、填表分类、涂色记忆、计算交
4、流”等学习活动。首先引导学生观察2006年的年历,从中获得信息。在年历里的1、2、312表示年里的1月、2月、3月……12月;每月都有一张月历,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不星期几,1、2、3、4、表不每月的1日、2日、3日、4H……在年历卡上能查到每月有多少天,各天分别是星期几。接着要求学生把各个月的天数填入一张表格。填表活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个月,各个月的天数并不都相同,引导学生把12个月按天数进行分类,从中获得大月、小月的知识。然后指导学生在填各个月天数的那张表格里涂上
5、颜色。涂色活动实际也是分类活动,通过再次分类,记忆一年里的大月和小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记忆方法,同时介绍利用拳头帮助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最后,突出2月的天数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计算2006年全年的天数,通过计算,学生很自然地建构起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励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二、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做”中探究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能力都在活动中
6、汇合并得到表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学习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在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探索梯形面积的求法,并在各小组间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多,有创意。这一下剪、拼、画、平移、旋转以及小组内的活动全面展开。学生从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方法中得到启发,不仅探索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7、形求面积的方法(图1),还“创造”出了如图2—图3等多种求梯形面积的方法:假设梯形的上底为a厘米,下底为b厘米,高为h厘米。S梯2=ah+(b—a)h~r2S梯3=abS梯1=(a+b)Xh4-24~2+bhH~2通过对以上各法进行比较,同学们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对公式比较研究后,同学们发现,无论哪种方法最后都能统一到梯形面积二(上底+下底)X高一2(或s梯=(a+b)Xh*2)的方法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8、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上例中,由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探索时候,学生成了主动的探索者。三、鼓励求异,学会创新求异是创新的灵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要高度重视求异思维的培养,特别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辟蹊径,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去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计算:52+55+58。当学生按运算顺序提出正确结果后,我们不要就此满足,而是采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再仔细观察这个算式,还能发现比这更简便的方法吗?同学们都想争当发现者,通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