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97625
大小:55.4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5
《陈新华: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及对策茶陵县腰陂中学陈新华下面具体分析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常见思维障碍,以及怎样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进一步深化教学的具体做法。1.生活中的先入为主的错误经验对思维的障碍作用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前已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实际上,学生形成的这些“概念”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与物理的科学性是矛盾的,如认为“力是运动的原因”、“铁比木头重”等。这些“概念”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这种先入为主的倾向妨碍了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某些概念时还表现为张冠李戴。例如,对“功”与日
2、常生活中的“工”或“工作”混淆不清;对“机械效率”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效率”分不清。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总是说牵引力大小阻力等等。先入为主的错误经验还表现在学习新概念或新规律时,对认识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相似而不同时,往往以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或取代新概念和新规律,从而造成对学习的障碍,如学生受测量中求平均值的影响,将平均速为克服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经验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实验验证,抓住概念、规律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对于相近知识应注意揭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可以有意设置“误区”,让学生上当。再引导学生辩析,清除学生头脑中的模糊认识,真正掌握
3、住物理意义。1.物理概念、规律的抽象性形成学习的障碍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严格的内涵、外延,而且概念、规律数量多。而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仅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又一思维障碍。如对电阻这个概念,课本上是这样定义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由此学生认为,电阻的存在是因为电流通过导体而形成的,若没有电流,则导体就没有电阻。把电阻和电流混为一谈。对于这类抽象而学生确又缺少感性认识的概念和规律教学,教师应重视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具体的影响,从而将抽象化为具体,对概念和规律形成一个具体的认识,从而上
4、升为理论。2.数学表达式与物理本质的差异区分不清数学是学习物理不可缺少的工具,物理概念和规律采用数学语言表达,往往非常简洁,但是,数学表达式与物理内涵有本质差异,因而造成对学习的障碍。具体表现在:对公式及公式变形后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清,混为一谈。典型的例子如R=U/I,是由I=U/R变形而来的,但它们的物理意义不同。前者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表述导体的某一属性;而后者则表述了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电阻的三者关系。在物理知识应用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大量的计算性难题和公式变换上,造成乱套公式的坏习惯。从数学形式上理解物理概念,而不考虑物
5、理事实,如从R=U/I推知,电压等于零时,电阻也为零;由比例知识出现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的错误概念,影响对电阻概念本质的理解。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述物理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材料,并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所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把数学表达式与物理本质有机地统一起来。1.非本质特征的刺激,影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造成学习的又一思维障碍由于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在发展阶段,看问题常常只顾现象而忽视本质,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客观上造成学习的困难。例如,压力是垂直作用
6、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但是,课本上讲压力概念时较多地出现由于重力而产生了压力的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压力等于重力的错误观念,把压力看成是重力。另外,由于压力现象的复杂,如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人按图钉对墙面的压力,汽车上坡时对斜面的压力,等等,情况纷繁复杂和本质属性的丰富,也影响了压力概念的理解。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诸多的现象中摒弃非本质的因素。因此,我把压力和重力的三要素用力的示意图清楚地描述出来,使学生形成的概念立体化、多元化。2.小结以上提出的只是几种常见的思维障碍类型,更多的还要教师去挖掘去发现。教师适时运用思维误区,认清问题
7、的本质教学,把学生在掌握物理规律或解题过程中所犯的常见错误形式暴露出来,并加以分析,使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过程变得具体、直观,有助于纠正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和思维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通过创设误区情景,使学生“先上当”而后解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驱动力。善于设疑和解疑,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不断出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事物正误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创新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