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58598
大小:59.0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文本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春》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春》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1932年下半年或1933±半年。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愆得贵子,心境愉悦,所以,《春》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至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心灵深处的“春天”,当时作者也就无从揭示与歌唱了。朱自清的绝大部分散文都标有写作时间乃至地点。而惟独
2、《春》既无吋间,也没地点,也未曾收入他早期出版的《踪迹》(1924年)、《背影》(1958年)、《你我》(1936年)等集子中。于是有人推测说:“《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也有人认为:《春》是一篇“少年气盛”之作,时间当在1924年之前。这个吋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出园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幽鲜明的时代精神。至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心灵深处的“春天”,当时作者也就无从揭示与歌唱了。2.文题诠释:“春”是作者描写的对象,独字为题,简明平实,概括宽泛
3、,富有美感和韵味,给人以清新、简约、明丽之感。3•主旨: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4.内容解读:作者通过盼春、绘春、颂春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屮,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貳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
4、瞭亮的笛声……表达了自己歌颂春天、向往美好的心情。4.结构分析:全文共10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1段,仅17个字,一句由短短的四个分句组成的话,极其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引领读者一起进入对春天的企盼之中。叠用“盼望着”,足见望春心切。借用“东风”报讯,宣告春天到来,充满喜悦。两个“着”、两个“了”,不但写岀了动态,表示止在盼望,也表示东风确已到来,春天确有脚步,还给人以亲切、柔和、温馨的感觉。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作者用总分结构描绘春天的景象。第2段总写,3至7段从草、花、风、雨、
5、人等几个方面分写。第2段是对春的宏观勾勒。顺着“脚步近了”这一句的思路。春天脚步所到之处,天地万物都醒来了,都“欣欣然张开了眼”,是春天的脚步催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然后分写山、水、太阳“刚唾醒的样子”:山“唾醒”便朗润起来,林木抽芽,山草变绿,山色由枯干转为润泽;水“睡醒”便“涨起来了”,再现了冰化雪消春水涣涣的样子;太阳“睡醒”便红起来了,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这一段总写春天到来的景象,从山、水、日三个方面勾勒出春景的轮廓。【结构图示】总写:一切……欣欣然山(朗润)、水(涨)、太阳('红)•春草图:钻、嫩、绿、满、软绵纟一草
6、坐、躺、打、踢、赛、捉一人春花图:态开满、赶趟儿色一、粉、白(树上、花间、地上)味一甘味儿分写:春风图:触一、酝酿味一土气息,草味,花香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瞭亮春雨图:形田、密影一叶绿、力潭青,灯、人房屋迎春图:城乡老少舒活抖擞新:生謀然颂春:美:千姿百态力:青春活力4.写作特色:这篇散文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作者凭借细致的观察,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进行具体牛动的描写。如写春草,作者用“偷偷地”“钻”写它的形态,用“嫩嫩的”“绿绿的”写它的颜色,用“软绵绵的”写它给人的感觉,细
7、腻贴切而又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回大地时春草勃发的长势、情态和它的“小”“嫩”“绿”“软”等主要特征。文章写春风、春雨也是这样。其次,诗情画意相融合。作者不是直接写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而是用抒情的画笔,赋予各种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如对花的描写,既写各种果树的花争相开放,乂描绘地下盛开的野花,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内在的诗情和外在的景物和谐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作者精心锤炼词语,比如写蜜蜂嗡嗡地“闹”,写花香在湿润的空气中“酝酿”,写鸟儿“卖弄”喉咙,写细雨在微风中“斜织”等等
8、,含义丰富,形象牛动。文章的句式也富于变化,在散语中大量使用对称或排比的短语或短句,既流畅乂整齐。比如写春草一段,散语和韵语配合得非常好,再加上叠音词、口语词的使用,使得全段活泼、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