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54516
大小:57.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彖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读了《猫》,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份无言的苦涩,对如芙蓉鸟这样最喜爱的宝贝,被吃了失却了,哪个不伤悲谁人不愤怒?所以,很理解妻的断语,和我重复地叫着“一定是猫,一定是猫”的情态,因而对棍棒加之于猫的行径,也是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接受着。对猫而言,除了哺呜乱叫和四处逃窜,又能如何呢?对张婶而言,
2、除了默默的承受责怪,又能如何呢?广而想之,一个弱者,又该如何去面对这强者的世界呢?一只猫,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到底该如何立足于这世界呢?于是设计了这个教案,以求和学生一起探讨!知识目标:(1)在学习中积累字词(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过程和方法目标(1)、阅读分析三只猫的个性、命运异同;(2)、阅读感受作者对三只猫的思想感情;(3)、阅读揣摩作者写作此文的手法和目的。情感态度目标(1)、阅读分析三只猫的个性、命运异同;(2)、阅读感受作者对三只
3、猫的思想感情;(3)、阅读揣摩作者写作此文的手法和目的。教学重难点1、赏析作者对于三只猫不同个性的语言描写。2、感受作者对三只猫亡失的情感,尤其是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为什么比前两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3、分析作者独具匠心的手法运用。【教学过程】—、导入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十六课,郑振铎先生写的《猫》二、简介作者郑振铎三、整体感知1、文屮写了儿只猫?2、读了课文后,你最喜欢哪只猫,为什么?尽量用文屮语句回答3、你感觉文中的“我”最喜欢哪只猫?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4、你感觉文中的“我”最不
4、喜欢哪只猫?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四、研讨探究1、由上述问题自然引出两句话,在理解这两句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探讨主题(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预设以下问题:——这两句话哪句话的语气更重?为什么最不喜欢的猫死了,比最喜欢的猫死了,“我”会更难过呢?——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我根据什么迹象来断定是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我为什么老觉得是那只猫吃的?——“凝望”何意?我的证据确凿吗?——猫为什么要凝望?——关于“智子疑邻”的主题与本文主题的某些类似Z初的比较——关于猫的
5、悲鸣一一“妙呜”猫,又能如何?它虽是万物Z灵,却无法言语。它只能,只能悲楚地叫,只能飞快地逃。可这一声“咪呜”,竟是包含何种魔力啊,为何听Z入耳,震Z于心?也许,你在无谓地辩白:不,不是我。也许,你在无望地哀求:不,别打我。也许,你在坦诚地表示:无论如何,我都感谢你的收留。也许,你在真心地安慰:打吧,如果能让你的痛苦少点儿,让你的快乐多点儿。抑或,你这个精灵般的家伙,在示警张婶:婶啊婶,下一个,就是你了啊。甚至,你如先知般地宣告:你将会后悔,你的灵魂将背上一个沉重的十字架。无从猜测了,这一切,又
6、何须臆断?可怜的张婶啊,猫只能无言地悲鸣,可是,你为什么不作解释?甚至只是默默无言,连辩护也没有?——关于张婶,她为什么默默无言在那个主仆的年代里,张婶能屮辩吗?能民主的屮述吗?恐怕只能默默罢了!五、小结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凭主观印象,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心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六、延伸其实,最近,我们都差点做了可怜猫!播放视频弱小者总是饱尝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一只猫如是,一个人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亦如是,我们决不做可怜猫!但愿悲鸣能够沉默,但愿
7、生活无须辩护,但愿人们不再无言!板书冤无言精心设计流程,铺设对话梯度——《猫》教学反思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对话教学也一样。精彩的对话教学的过程就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使一个人的精神逐渐发展变革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精彩就在于设计的一波三折,使他们的思维受到撞击,经常产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而如果教学设计平铺直叙,仅仅是将一些常识或者文本的内容转换成问题提出,则不能深入文本,只能停留于文本的表层。这种对话是徒具对话形式的浅层问答式“对话”,所以,需要我们在对话教学的设计屮铺设
8、对话梯度。最优化的话题应该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智力水平,而且应该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以激发学生思考。在上《猫》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整体感知,你最喜欢哪一只猫?为什么,尽量用文屮的语言来回答。第二环节:研讨文木,你感觉文屮的“我”最喜欢哪只猫?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你感觉文屮的“我”最不喜欢哪只猫?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目光集屮在两句话上:(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第三环节:深入文木,从上诉两句话开始精读:这两句话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