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46647
大小:60.9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4
《腾王阁序教案正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腾王阁序班级主备人曾智锋授课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能力目标: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一一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培养骈文的写作能力。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教学重点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教学方法1•读讲结合2.读背结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3.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课时安排三课时导学案学法指导导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全文一、知识背景介绍1、江
2、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澈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2、介绍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笫,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二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
3、唐高宗怒逐出府,这吋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吋溺水,最后惊悸而死。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3、作序的背景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
4、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二、解题1•介绍“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2•介绍“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冋,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三、自
5、主学习1、听录曰,把握字曰和句读。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咅和句读。3、速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思考:全文可分为儿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段意明确: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岀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2〜~3):写三秋吋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四、作业熟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归纳概括文言现象一、通假字俨殄駐于上路通云销雨霁通所赖君子见机自主完成。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二、古今异义1、千里逢迎,高朋满
6、座。古义:今义: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古义:今义:3、穷且益坚古义:今义:4、等终军之弱冠古义:今义:5、盛宴难再古义:今义:6、孟学±之词宗古义:今义:三、名词的活用1、逮三江而带五湖2、徐孺工陈蕃之榻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4、望长安于日下,旦吴会于云间5、萍水相逢6、叨陪鏗对四、形容词和副词的活用1、烟光凝而暮山窒2、咆穷彭蠡之滨3、四羡具,二难并4、凰贾谊于长沙5、宾主艮东南之羡五、动词的活用1、台隍枕夷夏之交2、膛蛟起凤3、蚩梁鸿于海曲六、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童子何知2、俨務騎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4、极娱游于暇日。5、舍簪笏于
7、百龄,奉晨昏于万里6、物华天宝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9、都督阎公之雅望10>宇文新州之懿范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三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要点:背诵2、3自然段,赏析名句,把握骈体文的特点一、背诵第3段,赏析:“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驚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