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

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

ID:35446409

大小:54.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_第1页
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_第2页
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五小邓荣辉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的知识的过程简单、有效地展现在学e面前,让学e亲身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探究、思考,是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的源泉。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2、”。因此我认为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小,但教师有意识的引导,采用有效的小策略,必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一、捕捉生活现象,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知。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时,我是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引入的,故事的内容是:“从四月一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去公园玩。(准备一张四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口子去呢?你会帮他把这些

3、口子选出来吗?”学生相互讨论后,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女同学找小兰妈妈的休息FI,男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种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地找岀小兰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这样以故事的形式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的特点。二、呈现生活画面,解决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课堂中学生的展示形式多样的。例如

4、,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入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纶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三、设计生活情境,开展演练。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由于概念比较

5、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呢?我想到了前两天我们班发生的一件拾金不昧的事,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情境,王丽同学在学校的操场上捡到了一些钱,于是写了一个“招领启示”,内容是:“五(2)班的王丽同学昨天上午在学校操场上捡到了人民币若干元,请丢失的同学尽快来我们班认领。五(2)班9月15Ho当老师问到这则招领启示哪儿写得好时,同学们知道是“若干元”,因为如果告诉了丢失多少元,有人可能会冒领。这时问到这“若干元”表示多少钱呢?同学们纷纷发言了,有说表示1元、5元、25元的,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若干元”可以表示任何数,不管拾到多少钱都可以用“若干元”来表示。同时领

6、悟到“若干元”可用x表示,还可用a、b等字母表示。通过对“若干元表示多少”的这个问题的讨论,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既顺利地突破了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四、返回生活天地,学以致用。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牛活中去。学生回家以后不喜欢做作业,我就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后作业,学了《24时记时法》后,让学生以“XXX的一天”为题,用24时记时法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用来记录爸爸妈妈一天的活动或自己在校一天的活动,并写岀记录体会。对于贴近生活的作业学生都很感兴趣,能让学生在小课堂学习中,体会到在大社会遨游的无穷乐趣。

7、数学即生活,只有数学教学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在牛■活中的强大作用和无限魅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