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阿长教学设计

藤野阿长教学设计

ID:35446061

大小:70.7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4

藤野阿长教学设计_第1页
藤野阿长教学设计_第2页
藤野阿长教学设计_第3页
藤野阿长教学设计_第4页
藤野阿长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藤野阿长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根据表达的需耍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休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Z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H尊心。二.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彖,归纳其性格特征。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三.教学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再让

2、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2.复习冇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來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

3、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2.明确:(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2)重点写了发牛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一一仙台——中国。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山。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

4、牛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四•研读课文笫一部分1.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2.讨论交流:(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2)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明确:所描写的对彖是“清国帘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Z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了,学跳舞等事情屮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3)—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明确: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

5、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木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汕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醍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Z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文章的主题是记叙在仙台求学及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那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6、呢?文中主要写了修改订正讲义、订正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严格耍求以及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2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了的?明确:黑瘦的先牛,八字须,戴看眼镜,夹着-•叠人人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写了他的穿看,穿插了他穿衣服的学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朴素、简单。3朗读第24-3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那儿件事?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种思想感情?请用文章中的语言说明。明确: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鲁迅先生对自己到仙台学医的动机,在

7、《呐喊》自序中写到“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而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看救国救民的思想选择了医学这一职业的。可是,当在学医的过程中,看到了枪毙屮国人的影片示,而且囤着看的也是--群小国人,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产牛。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耍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粕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

8、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看电影受刺激,固然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但不能理解为偶然因素,如果我们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鲁迅先生的思想转变还有起深刻的社会原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潮流。早在弘文学院学习时,他就常和许寿裳等探讨如何改变“国民性”问题,考虑如何提高国民素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