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36477
大小:56.3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论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摘要】随着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正在趋向完善的进行之中。学校内部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的参与者,结合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提升自身的课程设计能力势在必行。然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受一定的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应当努力克服这些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课程自主权,向着成为“教研并重”的研究型教师的目标奋进。【关键词】校本课程教师课程设计一、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背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著名教育家韩愈在他的《师说》中为教师这一角色做了精炼的解冻。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授道理和知识,为学生解答疑惑。这样的角色表现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或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特点
2、的工业社会也许是适用的,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科教兴国”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开始启动,新课程计划逐步调整和完善。国家本位课程开发、地方本位课程开发由于服务对象的特点,总不免带有普遍适用性和较长的周期性,很难顾及学校的特殊性和面向全体教师,也不足以在课程中灵活吸纳新信息,及时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于是校本课程开发随即提出。“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探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
3、等方式编织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①学校内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拥有者,不再被动接受课程的组织与发展,二十一指导者、协调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成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和课程设计的主题之一。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意义“课程设计指的是课程设计主体依据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和学生特征,拟定课程的组织形式与组织结构,既包括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也包括一门具体课程的设计。”②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有多重意义,能够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与推进。第一,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有利于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和吸引力。课程是发展的、开放的、跨学科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和封闭的,他是在人类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的,是
4、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一般而言,国家和地方本位的课程开发,“主要依靠学科专家,课程标准、教科书主要由学科专家拟定和编撰,重点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逻辑、教育价值和统一标准”,③或许仅仅只具有地方着队形,二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与课程专家相比,教师离学生更近,他们更了解学生的能力、经验、兴趣和需要。他们参与课程设计,能够将学生的要求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融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适应学生的特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第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是学校所培养
5、的人才,要具有创新精神,成为创新性人才。”④驾驶参与可趁设计,结合自身教育实践,对分数看清,对世纪才能看着,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思维创造力发展,是课程设计主动联系社会而不是被动适应社会,主动走在社会的前面,不再是简单地为现存社会服务,而更多地为未来的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培养学生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有利于提升机爱哦是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实现。以往的“课程”被理解为从学校之外由政府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规范,是教师成为课程规范的执行者和教科书的奴隶,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得不到发挥和肯定。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个人
6、价值,另一方面也激励着教师不断进取,增强自身课程设计的能力,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三、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课程设计超越了大多数教师的日常工作范畴,在观念、时间、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着限制。他们对这类革新活动的参与通常要经历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做出巨大的努力。首先,教师应对课程设计投入兴趣和动机,不同的动机水平决定了投入课程设计的深入性和持久性。其次,教师应提升专业自主权意识,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之中。再次,教师应价钱与人交流合作,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教师参与课
7、程设计缺乏充分的支持。如果将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作为孤立的改革来推行,在没有充分和有意识地规划必要的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就把课程决策转移给学校教师,必然无法得到合理、可靠实行的结果。要使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有效展开,就必须为其提供充分的支持。首先,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为教师传播恰当的信息,为教师提供课程设计参考,促进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教研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其次,国家形成促进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激励机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