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出“问题串”—盛润轩

点出“问题串”—盛润轩

ID:35369708

大小:78.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点出“问题串”—盛润轩_第1页
点出“问题串”—盛润轩_第2页
点出“问题串”—盛润轩_第3页
点出“问题串”—盛润轩_第4页
资源描述:

《点出“问题串”—盛润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点出“问题串”章田寺小学盛润轩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犹如游戏关卡的设计策略,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在设计和应用问题串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注重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有效引导,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集中注意力开展高效的学习。1.围绕教学目标设置问题串。问题串的设计,最终是要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所以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创设,这样才能保证问题串教学的针对性,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往的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然后根据知识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这样的常规教学流

2、程下,问答过程过于简单,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有限。而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和应用,则可以使问题情境的创设贴近教学目标,便于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问题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思维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最终实现相应的数学教学目标。2.以层次性和递进性为原则设计问题串。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一刀切”减少以往统一化、单向化的问题教学模式,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共同进步。对此,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一定要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通过“问题串”的设置与提问顺序的安排

3、,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逐步深化的理解,或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具有难度梯度的问题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问题教学活动中来。比如,教师在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针对“815-700一(9+3门1)二?”这个题目,基础较差的学生直接进行计算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数学教师可以将其拆分成“31X11”“9+31XH”“815-700一350”等几个有层次、有梯度的题目,这就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和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3•问题串的设计要服务于学生的求知过程。问题串的设计以及在数学教学活动的运用,不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即兴

4、发挥,它有很明确的主线与纲领。因此,对问题串的提出与应用,教师要有依据,这种依据就是数学知识的脉络与展开教学的顺序,这样才能保证问题串的设计和应用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数学求知的过程。同时,数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非常严谨且环环相扣的过程,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有着很好的掌握,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所以问题串的设计也要充分地考虑到其中的各种因素。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就要依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和掌握过程来设计问题串,如:(1)长方形有几条边,各个边的长度是否相同?(2)正方形有几条边,各个边的长度是

5、否相同?(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的度数是不是相同,是多少度?(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哪些异同?如此一来,通过“问题串”的精心设计与使用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与应用体系。4•问题串的设计要有利于互动与合作。问题串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还有一个很大的职能就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互动与合作,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和设置问题串时,要发挥其在课堂互动、合作学习课堂节奏把握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还要积极关注学生对于问题串的学习状态和反馈结果,减少一些不当干预,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6、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向和思考方式,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同时,数学教师在应用问题串进行教学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及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保持学生对于问题探究与发展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克与千克”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串:(1)1千克等于多少克;(2)2000克铁与2千克棉花,谁重?⑶你与同桌谁的体重更重,重多少?请于课下称重后进行反馈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既会有自己的积极思考和探究,也有与他人的互动与合作,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

7、教师要强化问题的导向作用,通过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和应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把控,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于问题本身,开展更加积极、主动的问题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反思与应用意识,在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中实现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作者简介:姓名:盛润轩出生年月:1986.11毕业院校:井冈山大学学历:本科工作单位:公安县章田寺小学登记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