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ID:35352786

大小:54.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3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_第1页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_第2页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屮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独山高级中学刘兴睿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感性地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加上有机化学反应的时间长,副反应多,被多数教师以讲实验的方式完成教学。使实验教学成为一个空壳,对学生的观察、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说起。事实上正由于高中化学有机实验反应的时间长,副反应多,故实验数量不多,我们更应在有限的实验资源里挖掘创新出更多、更深层次的教学点。从而举一返三。在教会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所有的教师需要努力的。以下是我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一点体会。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好问题的预设、一个好的实验改进是捕捉学生的疑问、创见、实验现象等精彩瞬间,同时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最佳契机,对知识的学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乙酸乙酯的制取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置的: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并与常规收集装置进行对比,分析与常规装置不同之处的原因,使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不怕不敢想,只怕想不到”。有的认为是因为防倒吸,有的却认为是为方便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

3、也有的认为导管都没有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O僵持不下,纷纷要求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猜测。为了数据的可靠性,创新设计了收集装置,利用三通管将制取出来的乙酸乙酯分别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及水进行收集,并将导管口恰好与收集液面接触。既探究了饱和碳酸钠溶液及水收集乙酸乙酯的不同现象,对油状液体厚度不同、成分的预测,油状液体是否残留乙醇、乙酸进行了充分论证。又设计了触发即停防倒吸装置。既完成了酯化反应制取、收集知识的学习同时又挖掘出了乙醇、乙酸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有机物的性质,并学会如何在乙酸乙酯中除去乙醇、乙酸等杂质。进一步的感受到有机物提纯的一般思路及方法。曾看到一位教师是

4、这样对选修5第一章第四节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憾的实验教学的:“下节课我们要学习有机物的蒸馆操作,它是一个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操作,家里或自己有没有什么液体混合物需要或想要捉纯的,拿到学校来,进行提纯”。正式上课时,有的同学拿來了花露水,想要分离酯,有的拿來了酒醋混合物,想提纯酒的,想提纯醋的等等。可见学生对身边物质的改造具有极高兴趣,首先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实验前教师先分析实验原理,提醒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给出一些观点让学生思考:温度计的选择有要求吗?冷凝管一定要横着放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样品的性质、想要达到的目标、提纯结果的检验设计可行性方案并完成实验。也许有的小组收集到的

5、物质仍然是混合物,也许冷凝装置的错误使用,也许想到提纯的是酒却只得到醋。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对也好,错也罢,都是经验的积累,都是学习的方式。实验结束后,请各小组自我评价,分析实验设计的成败利弊。与此同时提出了比一比活动,比哪一组的设计最严谨,哪一组设计最简洁,哪一组设计最有创意。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收获了蒸憾知识的精髓,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可见学生的创新,来自于教师的创新,也只有创新的课堂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的本质是突破,突破I口的思维定势,突破旧的常规戒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勇于打破课堂单调的教与学的传统理念,鼓

6、励、接受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有创新的平台,有展示的机会,有对创新的认可,学4:们就会无所顾虑,畅所欲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