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对问题职高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心得

小专题:对问题职高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心得

ID:35347804

大小:54.9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3

小专题:对问题职高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心得_第1页
小专题:对问题职高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心得_第2页
小专题:对问题职高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心得_第3页
小专题:对问题职高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心得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专题:对问题职高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问题职高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心得朱翠兰杨毅一、主要问题职高生教育发展速度迅猛、成就突出毋容质疑,但职高生校园普遍地仍存在诸如:学生上课说话、睡觉、玩手机,课余抽烟、打架、谈恋爱,周末酗酒、赌博、赶派对等禁而不止、规而不范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已成校园久治不愈的顽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使得职高生教育生态恶化,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社会影响每况愈下,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二、成因分析1、市场的运作逻辑退变了职教育人本色随着教育越来越受到产业化浪潮的冲击,今天的职校在市场的主导下越来越象企业,成了学生、家长与用人单位连接的媒介和桥梁。学生、家

2、长和用人单位客户化,职校职能服务化,职业教育随之也被打上了“市场”的烙印,“消费者至上”的市场逻辑也便无处不在。于是,职业教育退变成了职业市场,德育也便在“市场交易”中被不屑一顾。2、不良的社会风气削弱了职校正面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接收信息的手段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方面,网络的“双刃剑”更多的显示了它“恶”的一面,虚拟世界的色情、暴力、黑帮等不健康内容充斥,吸引和诱惑着正值青春期的职高生,而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更是推波助澜,于是手机便成了校园的一大“公害”。另一方面,现实世界从业人员的贪腐、渎职等透明化的报到使得欠缺是非观念的职

3、高牛产牛了不必要的幻想和效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抵消了学校的德育教育。3、职校的发展压力弱化了职高生德育目标正如一位资深职高生校长所言“今后衡量职高生教育质量的标准有三:一是技能大赛获奖率,二是三校生高考上线率,三是学生上岗就业率。”这种导向性发展定位思维,使得职校整体工作以客观结果为最高目标,无形的加盖了功利性烙印,使得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屡见不鲜,客观上弱化了德育目标。4、家长的放任态度成全了学生放纵行为家长认为学生进入职高校就是为求一技之长,至于其它等同闲之。加之,职校多数学生住校,家长也鞭长莫及,

4、疏于管理。于是学生的德育便全部推向了职校,少了家庭那份应有的约束,学生感到无比的轻松,便我行我素,甚至由此变得放荡不羁,使得“家校共育”成了一名空话。综合上述,中职德育环境的泛功利化使得德育的出发点和目标走向了扭曲、畸形,德育过程也演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德育的主体FI趋单一化,客观上导致了中职纶问题行为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新常态下的必然结果。三、改进建议1、以职为志,在校企共赢中寻找利益的结合点创办“市场驱动型职校”,提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是市场经济时代中职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但是职业教育绝

5、对不是市场的一部分,不应完全遵循市场的规则,而是有教育独立的规律,应该在市场和教育之间积极寻找一个恰当的结合点,以实现职高生从学校到工作的无障碍过渡,而不是简单的合二为一的连接。否则,会使职高生教育变得不伦不类,既不象企业,因为它毫无利润可言;也不象教育,因为它毫无公益可言。2、由善入范,在多元价值冲突中提升是非的鉴别力社会的追名逐利无时无刻不在学生周围发生,从道德的角度看,这种现象确实“失范”O但我们不能漠视,也不应该困惑和无所适从,而应该反思,在反思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判断能力和适应网络时代的道德素养,充分发

6、挥网络时代互联网“双刃剑”“利”的一面,避其“弊”的一端,使其由善入范,不断提升自身的是非鉴别能力,进而避免社会已经出现的不胜枚举的贪腐、渎职现象,使职高乞教育回归他“育人”的本性。3、化性为德,在职校发展中保持目标的纯洁度职业教育不是职业培训,职高生教育的目标应为“育人”而非“制器”o中职校应坚持“化理论为方法,化理性为德性(行)”,以娴熟的职业技能和敏锐的创新意识、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精神为现代职教成功的标志和制胜的法宝,提升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竞争实力,而非将技能大赛获奖率、三校生高考上线率及学生就业上岗率等客观结果为最高目标,摒弃功利

7、性倾向,回归职业教育的特质,永葆职业教育发展冃标的纯洁性。4、家校互通,在长效机制中共筑健康的防火墙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就是一个问题家庭。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的文化氛围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问题行为的出现、矫正都与家庭密切相关,在分析学生问题行为的同时,必须考虑家庭因素。因此,只有在家校信息互通背景下,使家校共育形成合力和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学校教育切实有效,进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