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46804
大小:65.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3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我之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我之见麻栗坡县铁厂乡太和小学郑传洪【摘要】: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关科学探究性学习存在不少问题,是教师在自然科学的教育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下面笔者就科学探究教学应注意的环节作浅显的分析。【关键词】探究问题兴趣共同探究习惯能力培养在当今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大好形势下,科学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衰的巨大保障。《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r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
2、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教学也就自然成为科学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从新课程实施几年的实践来看,有关科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不少,必须高度重视,否则将会影响科学探究性学习价值的实现。笔者联系自己在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谈一谈,科学探究教学中需要注意哪些。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育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这句话指明的不仅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科学》研究的宗旨:以问题为纽
3、带进行科学教育,从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开始,到产生新的问题结束。所以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时:观察发现、提出问题”需注意以下几K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保持儿童好奇心是引发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动力。很多教师不讲究课前的激趣导入,要么是直奔研究主题,要么是说一些听起来与上课内容有关的导语,直白无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没有被充分调动,一开始就打了一个大折扣。学生对探索事物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态度将会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小魔术、小竞赛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探究活动就开好了头。2、引导学生提出问
4、题引导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还要及时整理问题,帮助学生选择问题,将课堂上能研究的、要研究的问题突出出来。如我在教学《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时,教师在导入时可出示纸蛇,让一位学生上台玩给大家看,并问学生“你有什么方法让它转起来。”学生说出了许多办法,其中有位学生说放在火上的纸蛇也会转,教师问f真的吗?”试一试,果然转了。于是,学生的问题也出来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3「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问题,学生才会有探究问题的欲望。”这是一堂好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观发现、提出问题,教师不要为了完成探究的所有环节,而及早地
5、进入主题。在实施“探究型”教学时,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是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4、重交流,培养学生的共同探究的能力。探究、交流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孩子用自己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述自己认识的过程。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不仅观察了现象,记录下数据,还获得了许多成功和失败的感受。他们急于想表达,这是孩子的本性。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的时间,鼓励学生思考,用事实说话,学会观察和分析,养成科学的思维
6、方式。通过充分的讨论,获得共识,同时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提出质疑,并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记录,达到知识的共享,取长补短,使学生的交流真正发挥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课时,对声音地产生进行了大胆猜想:物体之间相互撞击产生声音,物体之间相互摩擦产生声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样做,要比让学生直接看现象,说结果的效果强得多。只有在教学中经常地鼓励、引导学生交流,进行假设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才会不断得到培养。二、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学习的—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
7、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定,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应用。在今后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探究式教学已成为现在教师进行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我们一定能够看到多数教师充分注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不过,在传统观念中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用得太久了,头脑中以知识为中心的痕迹久久不能忘怀,多少有些“知识化”,但总会不自觉地回到知识中心的老路上,摆脱不了知识结论的束缚。为此,我们应该把科学探究花在“双赢”的追求上。”著名教育学者刘默耕说过「我们要破除对'知识'的偏见,知识并不只是那些死条条,正像科学并不是那一套套的书一样。知识也包括孩子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