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诗歌基本知识分析有误-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专题--诗歌基本知识分析有误-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精校解析Word版

ID:35321146

大小:286.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3

高考专题--诗歌基本知识分析有误-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高考专题--诗歌基本知识分析有误-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高考专题--诗歌基本知识分析有误-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高考专题--诗歌基本知识分析有误-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诗歌基本知识分析有误-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考点突破l诗歌选择题考点突破之:诗歌基本知识分析有误【典例示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送孔巢父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相送,“江城”点明送别的地点,“新秋”点明送别的时间。B.首联中的“阻”既指相送之人视线为烟波所阻,又指行舟被烟波所阻。C.颔联“闻道”“更言”两词语言含糊,表明这些消息都是来自传闻。D.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是

2、四联八句,也可以是四句,也可以多于八句。突破方法:注意选项中对诗歌体裁、题材等知识的表述。【答案】1.D【例题精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①无觅处。A.这首七绝开篇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榭”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B.诗作的第一句写出了池馆园林的荒凉,反衬了嘉客在重阳赏菊品酒的雅兴之浓。C.诗中“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两句有着严格的对仗,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D.这首诗歌体现的并不

3、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这正是这首诗歌能够被人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答案】1.A【解析】“七绝”应为“七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清平乐①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①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②挼,ruó,揉搓。2.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

4、”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B.“常插梅花醉”,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C.“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D.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答案】2.A【解析】二、应对高考需掌握的古诗基本知识古代诗歌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5、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一)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1.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亦称“古诗”“古风”。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6、,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1)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2)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10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3)有特定的对仗要求,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4)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

7、、八句押韵,而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绝句的声律要求与律诗相同。具体说来有四种:(1)首尾两联,完全不用对仗,这是常式。(2)律诗的后半两联,即颈联和尾联,这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情况,要求第一联对仗。(3)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都必须对仗;(4)律诗前半两联,即首联和颔联,要求后一联对仗。(二)词词,亦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是我国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约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

8、于宋代。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曲”或“曲子词”等。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折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称“倚声”。再后,则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定,自此方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称为“诗余”。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近”一般较长,“慢”又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