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教育对策

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教育对策

ID:35276664

大小:1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2

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教育对策_第1页
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教育对策_第2页
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教育对策_第3页
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教育对策_第4页
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教育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教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教育对策盘州市石桥镇新街小学黎先冬内容摘要:学生的不良行为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规范或是犯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小学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最关键的时期。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虽然在学校只占少数,但是他们的危害性比较大、影响范围广,往往具有蔓延趋势,给学校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多的困难,甚至成为学校有序开展工作的不良因素。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要集中家庭、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为学生营造更为广阔的和谐环境。关键词

2、: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对策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无法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学生的不良行为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规范或是犯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小学生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有逃学、撒谎、不注意个人卫生、不尊重老师、爱说脏话、打架、不做作业等。这类学生虽然在学校只占少数,但是他们的危害性比较大、影响范围广,往往具有蔓延趋势,给学校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多的困难,甚至成为学校有序开展工作的不良因素。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

3、原因。1、学校因素。部分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难以为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大多数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训练。一些学校没有给予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学校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成绩,因为大多数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或者较差,有些学校会放弃他们,甚至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在课堂教学中,有老师的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对学生缺乏理解,过于严厉,给学生讨论机会过少等原因,使学生不敢提问,怕回答问题。有的老师忽视了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对全体学生

4、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没有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使一部分学生经常产生挫折感,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影响其自信心的树立。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多,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有的老师以成绩为考核标准,不但容易使孩子丧失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2、家庭因素。从调查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家长忙于生计,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且自己的孩子还需要靠其他亲人和委托人照顾,本应该得到父母的关爱与教育,以掌握各种学习与生活技能,形成健康的心理。但是,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期,

5、其父母外出务工了,给孩子造成了一种形式上的“孤儿”,这极易造成他们自卑、胆小、不合群、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等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学生家长除了关注孩子分数外,平时很少注意孩子的习惯和品行。有的家长自己的不良行为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品行较差。如果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会慢慢导致“问题学生”。3、社会环境因素。在信息时代的现代社会里,儿童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短信等各种传媒资源接受大量的社会信息。由于小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比较低,模仿力又很强,往往不加选择地接受所有信息,这就有可能受到一些

6、不良社会信息的影响,从而对孩子的身心进行毒害,扭曲孩子的个性。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教育对策。小学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最关键的时期。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绳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如果我们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就成为了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要集中家庭、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为学生营造更为广阔的和谐环境。1、用爱心感化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

7、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尤其是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这就要求老师用爱心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其实老师对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要理解他们的心理负担,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与学习进步。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他能消除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对老师的戒备性心理和逆反性心理,能恢复或建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因此,对有

8、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给予他们尊重与理解,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万能钥匙,能使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对话。    2、激发兴趣,使孩子转移注意力。只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就不难发现,孩子对某件事最敏感的反应就是他对这件事特别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老师应该注重对有不良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