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68031
大小:21.7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22
《江苏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前言: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时间也越来越紧张,没有多少时间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每天坐立不安,特别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关于高考心理辅导,另文刊登)这时候可不能放松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这两句看似平列,其实却是因果关系:由于一春都在想心事,没有一刻空闲,所以两鬓已有些花白,像是点点秋霜。心事指什么?当是想家,想安享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念兹在兹的亲情日日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催人易老,鬓发哪能不斑白呢?该句语气虽然平淡,却很耐读,好像低度醇酒,入口并不浓烈,然而细斟缓酌,饮之既久,也一样醉人。山接水,水明
2、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上片四句全是叙事,过片则就旅途景物略事点染,于是便有峰回路转之妙。山水相缪,馀霞成绮,落日把树林烧得通红然而残照的逆光中竟影现出了点点归鸦!可见再迷人的景色在游子眼里便会成为思家情结的膨化剂。鸦而曰归,一归字大可玩味。鸦能归,人反而不能归,竟是人不如鸦了,岂不可怜可悯可哀可叹?这种物与人之间的反衬法,更显出人思家之苦。又与上文山接水,水明霞相反相成,共同营造了一段聊骋望以消忧、反触目而更愁的沉郁顿挫。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栾夜煮茶?上文已用鸦之归暗点了人之不得归,然而人虽一时不得归,心却在向往着那一天,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写出了全词最精彩、最高潮的两句。
3、虽然何时能归还不确定,但只要有了这份心,归期也就不远了:白天亲自拾掇田园,晚上阖家围炉欢聚。自食其力,共乐天伦,仅此而已!平民意识,常人姿态,所以亲切动人。高明的作者往往用最简洁的笔触去勾勒最典型的场景、最重要的情节、最关键的人物,并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来补充。儿女团栾夜煮茶七字,正是这一创作法则的绝佳体现!只写儿女团栾,而为人父者、为人母者连同他们为人父母的乐趣,虽不言却已尽言了。读到此句,我们仿佛看见:当缀着星光的夜幔笼罩住四野的时辰,在魏先生的寒舍里,孩子们团团围在他身边,闹着嚷着要他讲故事;而魏太太则笑吟吟地陪坐在一旁作针线活儿;灶膛中燃烧着的
4、松枝不时发出噼啪的响声,火舌舔着陶壶,壶嘴里喷出一缕缕茶香不,壶嘴里喷出的不止是茶香,更有家的温暖与馨逸。一语传神,而能使人人心旌摇曳。总之,这首词,情真意切。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感人至深,令人回味,启人思索。(2007年)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
5、参考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诗歌赏析】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
6、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
7、,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