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

ID:20905172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7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_第1页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_第2页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_第3页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_第4页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注】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要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  答案:全词刻画了一

2、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注】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要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

3、:“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  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

4、年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词人看似写山和月,其实是借它们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上片写青山“招不来”,又写青山唤我到溪边和它一起居住,再结合词后的注释②,青山的形象就一目了然了;下片写明月,“在天高处”,并且还夜夜听读屈原的《离骚》,结合屈原的形象,明月的特点也就很清楚了。  答案: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词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

5、又纯洁,是词人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解析:这是一首咏竹诗,诗人要借“竹”言志,所以对“竹”的形象给以着力描绘,要准确把握其形象特点,必须关注分析这些描写其形象的诗句。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宜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答案:前三

6、联描写出清新秀雅的新竹形象。它是新出嫩竹,颜色翠绿,竹影阴凉;雨洗后更加洁净,风吹过香气怡人。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①,卷雾出山楹②。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①涧户:涧边的人家;②山楹:就山岩凿成的房屋。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解析:分析“风”的形象,应由诗歌中对风的描写和评价入手,诗人言风“凉”,使“林壑清”为“涧户”“驱烟”,为“山楹”“卷雾”,日落山水静寂之时,又吹响松涛,让人们欣赏美妙的乐章,不辞劳苦地工作。尽管人们看不到它的

7、踪迹,但它的一举一动都满含对人间百姓的深情厚意。所以诗人称其“有情”。  答案: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初见嵩山  张 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一是从炼字角度,对“出”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